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20年5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通知》,要求各地和各医院进一步建立完善的预约诊疗制度。
加强智慧医院建设,加快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新模式,不断增强人民就医获得感,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医疗服务的积极作用,持续推动预约诊疗、智慧医院、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快速健康发展。
智慧医院建设是运用智能化技术对内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科学分配,并以此为基础优化医院内部医疗服务环境,提高诊疗行为的规范化管理,同时为医护工作者、广大患者以及医院管理者提供帮助的过程。
数字档案管理是
智慧医院建设的基础
数字档案本质上是以电子文件为载体而制作出来的档案,智慧医院本质上是建立在诸多如数字档案之类的数字信息基础之上的。
医院中的数字档案包括各类文书档案、财务档案、业务管理档案、人力资源档案、病历档案等大量丰富的信息内容,对智慧医院核心技术或系统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
因此,医院需要重视开发数字档案资源,为智慧医院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智慧平台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效率
恒润环境智云控团队设计研发的智云控CIC智慧医院管理平台,能够通过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智能化技术,取代部分档案人工处理环节,提高数字档案采集和归档工作的效率。
在数字档案立档、转制、编码、保存与备份操作中,平台应用自身拥有的新兴技术,有效提高医院数字档案管理的水平。
在实体档案入库前,智云控CIC智慧医院管理平台支持自动扫描,利用文字识别系统将信息数据转化为数字档案,并借助智能文本分析和语义分析工具提取档案关键信息,自动生成档案编码及摘要,有效减少人工操作。
在档案备份等管理过程中,平台可以自动判断档案是否存在原始实体版本,或是否存在历史版本,并自行打印,提醒工作人员保存新版纸质档案,或自动保存并记录修改后的档案版本,这能够避免管理人员在检查、核对档案版本信息时花费过多时间,真正做到有效提高医院档案管理能力。
当医生要查阅患者医疗影像档案资料时,需要使用部分预先对比并查找出问题的差异的图像,数据图像多且繁杂,人工对比难度较大。
智云控CIC智慧医院管理平台的档案管理系统引入了自动剪辑多次检查影像的对照图像、动态图像等技术,可以替代人工对比,方便医生一目了然,能够迅速判断患者病情发展和变化,从而提高诊疗效率。
全流程电子化:从“人找数据”到“数据找人”
通过电子病历系统(EMR)、医学影像归档与通信系统(PACS)等模块,平台实现了医疗档案的生成、存储、调阅、共享全流程数字化。
医生可通过关键词、时间轴或患者ID快速检索所需信息,系统甚至能根据诊疗场景主动推送关联数据。
例如,当医生开具检查单时,平台自动关联患者既往的检验结果,辅助决策。
数据整合与互联互通
智云控CIC智慧医院管理平台打破了科室间的信息壁垒,将分散的HIS(医院信息系统)、LIS(实验室信息系统)、RIS(放射信息系统)等数据统一整合。
患者从挂号、检查到出院的全流程数据实时更新,形成完整的“健康画像”。
跨院区、跨机构的数据共享也成为可能,为分级诊疗和远程会诊提供支撑。
智能化应用:AI赋能档案管理
自然语言处理(NLP):将非结构化的病历文本转化为结构化数据,便于统计分析。
智能质控:自动识别病历中的逻辑错误、用药冲突等问题,降低医疗差错风险。
预测性分析:基于历史数据构建疾病模型,辅助医生预判患者病情发展趋势。
安全与合规的双重保障
平台采用区块链、加密传输、多级权限管理等技术,确保数据在存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同时,通过操作日志追溯、隐私脱敏处理等功能,满足《个人信息保护法》《医疗数据安全管理指南》等法规要求。
以某三甲医院的实践为例,引入智云控CIC智慧医院管理平台后,其档案管理效率显著提升:
存储成本降低:电子档案替代纸质存储。
提升调阅效率:缩短急诊科调取患者完整病史的时间。
协作效率飞跃:多学科会诊时,各科室可同步查看实时更新的患者数据,减少会诊准备时间。
患者满意度提升:通过移动端授权,患者可随时查看个人健康档案,就医流程更加透明。
此外,数字化档案还为医院科研、管理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
例如,通过分析十年间的电子病历数据,医院发现了某慢性病的季节性发病规律,优化了药品储备和科室排班。
智慧医院管理平台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医疗行业迈向“以数据驱动决策”时代的核心引擎。
通过为数字化档案管理注入新能量,医院得以提升服务质量、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风险,最终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患者少等待”的愿景。
面对未来,主动拥抱数字化浪潮的医疗机构,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据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