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正深入开展一系列举措,促使儿童深度参与文化传承,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文化底色。通过打造适合儿童的文化体验空间与活动,让儿童能够贴近文化。例如设置趣味十足的民俗文化展示区,以直观形式展现传统文化魅力。同时,组织各类文化活动鼓励儿童走进文化,像传统手工艺制作工坊,使孩子在实践中领略传统技艺的精巧。福州还积极营造包容的文化氛围,让文化融入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校园到社区,处处弥漫文化气息,在儿童心中播下文化传承的种子。
近日,福建省妇儿工委办、民政厅、住建厅等8部门公布了全省166个儿童友好社区名单,其中福州市有20个社区上榜。
据悉,福州是入选全国第一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的城市。福州市坚持“一米高度看城市”理念,持续出台实施儿童友好相关政策,启动儿童友好重大项目建设,特别是以文化传承发展与城市空间发展有机结合,用文化传承厚植儿童友好城市的文化底色。
公共文化服务中体现儿童友好
据了解,福州市致力于在公共文化服务中体现儿童友好,为孩子们创造贴近文化、走进文化、融入文化的良好氛围。
三坊七巷是中国古代城市街巷和建筑文化的缩影,汇集了林则徐、严复、沈葆桢、林觉民、冰心等许多名人故居。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免费参观游览,参加“沿着总书记的脚步访福州”“跟着诗词游福州”等深度研学;还可以加入榕城小讲解员队伍,为远道而来的游客讲述福州故事。
“真鸟仔,啄菠菠,三岁孩儿会唱歌。伓是罢奶教奴唱,是奴腹佬通通歌。”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院长周虹现场演唱的一首传统儿谣《真鸟仔》,引得福州市仓山区实验小学的同学们热情高涨、争相学习。福州市通过音乐和艺术的形式让孩子喜欢福州话,主动学习福州话,积极开展“戏曲进校园”“非遗校园行”等活动,形成一批具有优势和地方特色的重点课程,引导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为适配儿童需求,福州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编写了以福州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儿童动画片、广播剧、绘本等,呈现福州的历史故事、名人轶事、传统工艺、民俗风情等,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此外,打造推出了“阅芽·书途”“阅榕·童行”“小茉莉讲堂”“走进榕图”等儿童文化活动品牌,以亲子互动、专题讲座、到景区实地读书讨论等形式,让少年儿童沉浸式感受福州文化。
两岸交流交往中注入儿童友好
两岸一家亲,榕台亲上亲。据介绍,福州市先后建成“海峡两岸青少年交流营地”“两岸社区交流中心”,举办两岸童谣节、海峡两岸好文章、榕台青少年筑梦行等系列活动,在两岸青少年心中架起“友谊桥”“连心桥”,以儿童友好促进两岸民心相通。
福州市在榕台校际交流、师生互访、论坛交流等活动中也加入儿童友好主题,促进两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交流与融合。例如去年举办的第八届海峡两岸学前教育论坛围绕“儿童友好携手未来”主题开展交流研讨,共同推动两岸学前教育的融合发展。
据了解,福州市不断推动儿童参与各类活动。2024年的海峡两岸青年橄榄球交流赛,除了覆盖小学、中学到成年等多个组别之外,还设置了幼儿组别,来自福建、台湾等地的52支队伍近800名运动员同场竞技,是海峡两岸橄榄球交流赛史上参与人数规模最多的一届赛事。这一赛事成了两岸体育交流的重要品牌,同时也是两岸儿童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介。
福州现有常住台胞近2.6万人,福州市各部门在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中注重保障在榕台胞儿童的福利,构建了保障台胞福祉的政策框架体系,不断增强在榕台胞儿童“两岸同根,榕台一家”的归属感。
每到周末,晋安区桂溪社区里,两岸小朋友“共上一堂课”,并将“六一”儿童节作为两岸儿童友好家庭日,一起参观非遗传承示范基地、文化记忆馆等;在“福娃友好街区”,榕台儿童一起乘坐公交寻“福”、集“福”、尝美食等,互教对方讲家乡话,通过家庭结对、亲子活动等形式,让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更好地感受两岸浓浓的亲情,创造互帮互助的儿童成长环境。(□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吴军华)
下一篇:俞新妥纪念铜像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