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日报》在其报道中,将中国比作历史上第一个“电力王国”,这一称号自古以来首次被授予中国。从实力和地位的角度来看,显然英国媒体并没有夸张其辞,充分反映了我国在全球电力行业中的重要地位。
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去年我国的发电总量突破了10万亿千瓦时,这个惊人的数字占全球电力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多一点,相当于美国的发电能力的两倍半,以及印度的五倍。这不仅反映出中国在能源生产方面的巨大实力,也说明了其日益增长的全球影响力。
伴随着大国迅速崛起的步伐,能源成为了发展的基石。根据保守估计,今年全国新增的发电装机将达到4.5亿千瓦。此外,国际能源署为我国设定的预期数据中提到,到明年初,我国的发电装机总量仍将稳居全球首位,占全球发电总量的33.9%。而我们与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国家——美国和欧盟之间的差距则显得相当显著。美国的市场份额为12.8%,而欧盟的仅为9.7%。
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国正在快速优化能源结构。之前以煤电为主的时代正在逐渐过去,如今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不断上升,其中风能和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达到了14.1亿千瓦,历史上首次超越了煤电,理所应当地成为了能源的主力军。同时,我国核电的总装机容量已经连续18年位列全球第一,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去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7376万千瓦,氢能站点数量也是世界领先。
如今,我国不仅在电力方面没有短缺,甚至还有大量的电能富余,多余的电力我们开始向外销售,这不仅是为了发展的需要,还自然地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电力贸易。目前,我国的电力输出已经涵盖蒙古、泰国、越南、缅甸、马来西亚、柬埔寨、印尼、菲律宾、新加坡、文莱、东帝汶、老挝、阿富汗和尼泊尔等14个国家。
除了大国如俄罗斯和印度,周边许多国家都逐渐依赖我国的电力供应,尤其是老挝、越南和蒙古,几乎成为了我们的电力“附属国”。对周边邻国输送电力,不仅助推了他们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极大增强了我国的地缘政治影响力。
全球范围内,目前投入商业化运营的特高压输电线路总数为45条,其中我国拥有42条。比如,埃及的本班光伏园区通过中国的特高压设备将电力输送至开罗;巴基斯坦默拉直流工程成功为卡拉奇港口提供电力;老挝的水电则通过中老铁路配套电网送往泰国。通过这样的合作方式,我国正以能源为纽带,重新定义人类文明的地理与经济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