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金融分论坛的热烈氛围中,数字技术正以令人瞩目的方式赋能金融创新。通过大数据分析,金融机构能精准洞察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区块链技术确保交易的透明、安全与高效,降低了信任成本。人工智能则能快速处理海量金融数据,辅助决策,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例如,线上贷款审批流程因数字技术而大幅简化,让资金更快到达需求者手中。数字技术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金融创新的大门,为金融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发展机遇。
29日,作为本届数字峰会分论坛活动之一,“数智赋能·金融创新”数字金融分论坛在长乐数字中国会展中心举行。
数字金融分论坛现场。连玉 摄
该论坛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承办,福州新区管理委员会协办,在“光华思想力”智库平台支持下,围绕“数智赋能·金融创新”深入探讨数字技术如何重构金融生态以及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数字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在数字经济浪潮中,数字技术如何赋能金融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认为,数字金融是金融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核心在于服务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助力高质量发展。“好”金融应以简单、直接、有效的方式,将资源配置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领域,尤其是科技革命催生的新兴行业与受限领域。他认为数字金融应走“技术驱动+场景落地+制度适配”路径,推动数据跨场景复用,催生新产业、推动范式转变,建议未来可重点支持科技创新、绿色金融、消费升级、普惠金融等方向。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梅宏指出,数字化转型是发展数字经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是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当前我国企业多数仍处于数字化转型初级阶段,面临“不愿、不敢、不会”等现实困境。他强调,数字化不等于转型,需注重数据要素化,并从理念、政策、基础设施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系统推进转型进程。
在圆桌对话环节,嘉宾们围绕数字技术在金融业务场景的应用、人才战略与生态构建等话题展开交流。中金研究院执行总经理周子彭表示,AI作为通用技术革命,将重塑金融格局,推动生产边界扩展、核心资产金融化,并催生“科学家型”投资人等新现象,而新金融模式应由市场驱动,政府需合理定位。北京中关村科金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喻友平则认为,大模型发展虽然迅猛,但落地仍面临算力成本高、数据处理难等挑战,应回归商业本质,通过“平台+应用+服务”的三级引擎战略,实现垂类大模型的智能化落地。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下,数字人才的集聚与培养已成为赋能未来的关键引擎。活动现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举行了“数字人才计划”发布仪式,以期为数字中国建设奉献光华智慧,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记者 宋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