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越难,减肥越难:最常被忽略的减重真相
创始人
2025-07-01 09:42:10
0

生活越难,减肥往往越难,这是一个常被忽略的减重真相。当生活充满压力与困境时,人们往往难以保持规律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忙碌的工作让无暇顾及饮食的健康,焦虑的情绪也会促使人们寻求高热量的食物来缓解。同时,缺乏时间和精力去进行锻炼,使得身体代谢逐渐变慢,脂肪堆积更容易。而在艰难的生活状态下,人们往往更容易放弃对自己的要求,放纵自己的食欲,从而导致减肥之路愈发艰难。只有在生活逐渐平稳,心态逐渐放松的情况下,人们才更有能力去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减肥的目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 (ID:jdxl2000),作者:简单心理


随着气温稳定在30度以上,社交媒体和电梯广告再一次被各种减肥塑形、代餐食品所占据。似乎在夏天,每个人都应该更瘦一点,身体的每一寸松弛都在说:你太懒了,你没有为自己的身材负责。


我们习惯性地将减肥失败归咎到意志力不够、执行力太差、控制力太弱。


事实上,造成体重反弹的并不是「自律不足」;引发暴饮暴食的,也绝不仅是简单的「饭太好吃」。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已有超过10亿人超重或肥胖。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则指出,情绪压力是现代人肥胖的重要诱因之一。


一个悖论:当减肥成为压力源本身,你很难减肥。瘦,也许应该建立在真正学会快乐的目标之后。


这不是一篇减肥攻略。希望我们能找到一种更温和、更持久的方式,更喜欢自己的身体。


01、我不饿,只是嘴巴寂寞


现代人的焦虑几乎无处不在。焦虑着无法掌控的当下,焦虑着难以预测的未来。


这种强烈的匮乏感会驱使大脑本能地寻找补偿机制。购物、进食,是最直接、最容易获得安慰的方式。


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大脑不停运转,直到深夜,才可以做些什么安慰自己。在时间与空间受限的情况下,「吃点什么」往往是摆脱不适感最可行的方案。


「一点快乐都没有,起码吃顿好的吧。」


尤其在压力状态下,焦虑个体更容易倾向于选择高糖、高脂食物,因为它们最能快速带来愉悦感与安全感。[2]这就是所谓的「情绪性进食」。


高油高糖的食物会刺激多巴胺分泌,让我们短暂地感觉到「满足」与「被照顾」。问题是,这种补偿并不持久。


《老友记》


当愧疚和自责再次袭来,焦虑会更剧烈,反而推动下一轮暴食。久而久之,这种「焦虑—暴食—自责」的恶性循环越发牢固,一些人甚至会陷入催吐、极端节食等行为,最终患上进食障碍(ED)。


此外,长期焦虑会对大脑的前额叶功能造成损伤,削弱执行功能,降低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在难以完成的任务面前,许多人会选择逃避,将注意力从无法掌控的工作、关系中抽离,转而通过进食这种可控又合理的拖延方式。


当「吃东西」成为人们从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等压力中获得安抚的途径时,节食减肥无异于火上浇油。


就像《Why We Eat》一书中写到的:「仅凭我们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有意停止进食,便认为能量储存是由意识控制的,就好比仅凭我们有憋气的能力便认为呼吸是由意识掌控的一样荒谬。」


本就枯竭的自控力被消耗殆尽后,反弹会更加迅速和明显。


02、焦虑会让我们与身体失联


如果说情绪性进食是「嘴巴寂寞」的结果,瘦体素抵抗则会让我们永远感到饥饿。


1.当你焦虑,瘦体素会变得迟钝


瘦体素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向大脑发送「能量足够,可以减少进食」的信号。


正常情况下,当我们摄入了足够热量,瘦体素就会升高,使食欲下降,进而停止进食,保持相对平衡的体重。


但在慢性焦虑或压力状态下,大脑对瘦体素的感知会变得迟钝,无法准确解读信号。这就是「瘦体素抵抗」。即便体内瘦体素水平很高,大脑也无法准确接收信号,于是持续感到饥饿。


试想你正开着车,注意到油表指数非常低,于是急切寻找加油站,企图尽快把油箱加满。但你不知道的是,油箱实际上是满的,问题出在油表。瘦体素抵抗就是如此:大脑以为脂肪用完了,其实储备充足。[1]


此外,炎症反应是造成瘦体素抵抗的主要机制。[3]


代表炎症反应程度的是人类体内omega-6与omega-3的比例,比例越高,意味着炎症反应越高。其中omega-6主要来自于玉米、谷物等种子,omega-3则来自于蔬菜藻类以及食用藻类的深海鱼。


你下班点的外卖炸鸡,其中或许70%都来自玉米——玉米油、玉米面、玉米做成的谷物糠,甚至炸鸡本身,也是谷饲。


显然我们比过去摄入了更多omega-6,但到底多了多少?


研究表明,石器时期人体内的比例数据约为0.75,而现代人则达到了惊人的53。[1]这意味着,与祖辈相比,除了先进的技术与知识,我们拥有更稀疏的头发、更弯曲的颈椎,以及体内70倍的炎症风暴。


瘦体素抵抗状态下,大脑会不断促使你寻找更多食物,尤其是谷物构成的能量密集型食品,加剧炎症。而炎症又会反向促发瘦体素抵抗,令我们被卷入「虚假的饥饿」,越吃越多。


2.虚假的饥饿感


焦虑不仅是一种情绪,它更像是一场持久的慢性疼痛,在方方面面影响我们的生活,尤其是睡眠。长期焦虑的人,睡眠质量会更差,入睡困难、夜间易醒。


《Why We Sleep》一书中,神经科学家Matthew Walker指出「一个睡眠不足的身体会在大量的食物中哭着喊饿」。如果一个人每晚只睡4~5小时,他的食欲激素会大幅上升,而瘦体素则会显著下降。这意味着,睡眠不足也会让人难以感到饱足,而且更偏好甜甜圈、冰激凌等高热量食物。


而这种错位的感受,并不只在睡眠。许多处在慢性焦虑的人会觉得自己「动不起来」,原因并不是缺乏运动这么简单。焦虑会降低我们对身体的感知力,我们无法判断自己的身体,是过劳疲惫,需要睡眠,还是久坐僵硬,需要走一走。


运动本是我们与身体对话、恢复节律的方式,但当我们与身体的连接断裂,它就会变成一项痛苦的挑战。


饥饿感是虚假的,疲惫感也是混乱的,身体的需求模糊不清。


那么,所谓的「控制饮食」和「坚持运动」无异于拿着模糊的地区寻找出路。终点在那里,却摸不到方向。


《七磅》


03、焦虑会让大脑以为你在「逃难」


反反复复减肥失败后,你也许会觉得这是「基因」问题。这个判断不完全错,更科学的说法是:体重增长并非因为你吃得太多或是练得太少,而是你的「体重定点」上升了。[1]


我们生存所必需的能量(脂肪)贮存水平由大脑计算得出,被称作体重定点。它不仅与基因相关,更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压力水平、激素状态等长期因素共同协定的结果。


体重定点理论认为,我们的身体会努力维持在一个特定的体重范围。如果你在节日吃太多,胖了几斤,只要恢复原本生活节奏,不需要节食或运动,体重通常会自然回落,反之亦然。


可问题是,一旦体重定点上升,减肥就难了。


而一个很少人提到的真相是,你靠健身、节食难以撼动的体重定点,却能被焦虑偷偷改变。


慢性压力状态下,大脑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会被长期激活,使得皮质醇水平持续升高。


皮质醇也被称为「压力激素」,被许多养生爱好者视为「一生之敌」。皮质醇在短期内可以调动血糖、动员能量储备,帮助身体应对压力,但如果长期处于高值,就会对代谢造成影响。


大脑在高皮质醇的刺激下会设定更高体重定点,让身体:


增强对高热量食物的偏好。


促进腹部脂肪堆积,保护「内脏安全」。


降低基础代谢率与脂肪燃烧的效率。


增强胰岛素抵抗,维持高血糖状态以应对压力。


数万年前,我们就已经是现在的模样了,无论我们身在通勤路上,还是打猎途中,对大脑来说并无二致。所以,大脑无法理解现代食物的丰富甚至过剩。当我们处在压力状态时,大脑会误以为猎取食物变得艰难,于是更加勤勉地储存脂肪,调高体重定点,为不存在的饥荒做准备。


简单来说,就是高压之下,大脑以为你遭遇了非人的虐待,所以开启极限生存模式,储存能量,使你能够活下去。


所以减肥要对抗的,并不是脂肪,而是一个失去安全感的大脑,以及被调高了阈值的身体。


04、如何重建身体的安全感


大脑是最精明的会计,靠「自制力」与它硬碰硬往往会落得一败涂地。所以,比起立刻禁糖、禁油和高强度运动,更重要的是让身体和大脑恢复「安全感」,回到稳定状态。


1.吃「奶奶也认识」的食物


研究者发现,现代农场主会改用玉米、棕榈油等精加工饲料取代传统草饲来喂养奶牛,逐渐形成品种。这些品种的牛成长速度更快,体重更重,脂肪比例也更高。[1]


相反,如果想减重,比起吃配料复杂、形状精美的「健康食品」,简单、完整、未经高度处理的原始食材更能发挥作用。比如,大米会比米粉热量更低、蒸土豆比薯条结构更完整,也更容易让身体发出饱足的信号。


所以,饮食方面你可以从这个简单的原则入手:吃奶奶也认识的食物。


《小森林·冬春篇》


2.识别「情绪性饥饿」


很多时候,让你吃东西的并不是饥饿感,而是做不完的工作、无聊或者孤单。


所以在想吃东西前,不妨问问自己:「我现在是真饿吗?」


如果不是,那么为自己安排一次按摩、与朋友电话叙旧,让你更舒适快乐。


减肥靠的不是「狠下心」,而是自我觉察,这样的觉察能够将情绪需求与进食需求区隔开,是打破暴食循环的第一步。


3.进行长期主义的身体照顾


节食、跳操的效果来得很快,但身体真正的修复却是缓慢的。


比起体脂秤上的数字,每天起床的感受、睡眠时长、精力和情绪才是更能体现身体状态的指标。


有研究指出,法国人对「减少饮食胆固醇摄入」这一全球化的健康倡议并不在意。尽管他们偏好葡萄酒,热爱奶酪(饱和脂肪),却拥有更低的体重定点。这是因为法国人更喜欢与亲人早早休息,或是在露台和小酒馆闲聊。这些看似无关减肥的放松习惯,改善了他们的皮质醇与褪黑素水平。


研究者发现,睡觉、锻炼、音乐、按摩、跳舞,甚至大笑都能有效降低皮质醇水平。


所以,让自己快乐一点,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身体照顾。


《吃饱睡足等幸福》


写在最后


与其说减肥是一场对抗脂肪的战争,不如说,是一场与大脑重建安全感、与身体重修连结的过程。


只有当身体处于平衡、安全的状态时,食欲才会稳定,睡眠也才会恢复正常,代谢才能听得懂你的努力。


希望你在追求改变的路上,不是对自己越来越苛刻,而是越来越明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