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多部门联合行动,对危害严重的非洲大蜗牛展开了大规模灭除行动。非洲大蜗牛繁殖能力强,对农作物、植被等危害极大,已成为农业生态的一大隐患。各部门协同作战,利用专业药物和工具,深入田间地头、绿化带等区域,对非洲大蜗牛进行集中捕杀。他们细致入微,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确保彻底清除这一外来入侵物种。此次联合灭除行动,有效遏制了非洲大蜗牛的扩散,为福建的生态环境安全筑牢了一道坚实防线。
6月30日,福建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省住建厅、省林业局、福州海关等部门,以“防控非洲大蜗牛,共建生态大家园”为主题,举行全省集中灭除非洲大蜗牛志愿者行动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后,百余名志愿者分成10个小组,对冶山春秋园、屏山公园、西湖公园、农林大院住宅小区、省老干局住宅小区等公园、住宅小区,按划定区域进行搜索和清除。
福州市农业农村局生态办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非洲大蜗牛是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身上携带多种细菌,用手触摸会引起皮炎、皮肤瘙痒、肿胀等。
本次志愿者行动集结三大优势力量:一是技术支撑力量,由福建农林大学与闽江学院联合中捷四方科技公司研发“诱杀+物理清除”综合方案;二是联防联控力量,首次实现农业、住建、林业、海关四部门协同防控;三是全民参与力量,建立“专家+社区+志愿者”三级防控网络。
本次行动还有两大创新:一是首次运用“GIS系统+志愿者行动报告数据”建立动态监测地图;二是试点“灭螺积分兑换”激励制度。
据悉,此次全省集中灭除非洲大蜗牛志愿者行动启动后,将以滚雪球方式,形成“三个万”的局面(带动全省成立1万个志愿者小分队,治理10万亩发生面积,至9月份灭除100万只非洲大蜗牛),达到“三个百分之百”的效果(即重点区域排查率100%,群众知晓率100%,疫情控制率100%)。(记者 陈木易 通讯员 黄艳)
上一篇:九旬党员讲党课 初心如磐践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