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在觉醒中?马克龙为了政治位子儿,很可能妥协,对于拜登“核末日”的批评就是明显表现。
欧洲遍地都是游行,但俄罗斯想今年和老欧洲重新正面合作很难
7日,对于拜登关于俄乌冲突导致“核末日”的言论,马克龙批评道: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小心用词。
近期,美国及其世界各地的精美、亲美分子和媒体都在谈论核问题。对此,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说对于这些谣言、污蔑俄罗斯不会理会。
从这几天,马克龙的态度看,法国也在重新寻找自己国家的战略定位。
欧洲遍地都是游行示威。英国这个资源脱离欧洲成为美国一个州的国家,其首相都因为积极追随美国而在本国成为“众人嫌”。德国总理也是普遍不被看好。
难道他们真的看不出来,美国的歹意?
难道他们真不知道俄罗斯搬不走的邻居?
难道他们真不知道不用俄罗斯的低价天然气,他们的经济竞争力仍然存在?
其实,还是那句话,世界各国的领导人谁都不是傻子儿,能当领导人能是傻子儿?能情商低?包括金毛狮王、特拉斯、特朗普等所展现的“大嘴、一意孤行”,其实都是为了给自己的选民看的,实际上的现实生活中的他们绝不是如此。
既然不傻、情商也不低,为啥还能做出傻事儿?主要是思想问题。其中一个思维就是我常说的“吃席”等级问题,法德这些国家不是头席、不是二席,总算三席的主席位。因此,美国吃肉、他们啃肉上的骨头,四席才啃骨头、五席才去喝汤。所以,他们也是美国霸权下的既得利益国家。这才是本质思维。
因为这一思维,造成他们三个没有想到:
过高地看重经济制裁,没有想到俄罗斯会这么能坚持;
过高的看重了欧洲的影响力,没想到亚非拉各国根本不买欧洲的帐,特别是中东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在卖油卖气方面这么不配合;
过分看重了自己的分量,没想到美国、挪威等国吃相这么露骨和难看。
由此可见,对俄罗斯的疯狂制裁,必然会引发世界性问题,普京的表现非常有耐心,但问题是北溪被炸、克里米亚被炸,面临国内沸腾的民意,普京的耐心恐怕会被耗干。以俄罗斯的实力还真不是只有核,才能让你感到生不如死。因此,未来会如何,只能等着瞧。
与此同时,因为欧洲各国领导人都面临着革命的危险
欧洲大国中的意大利已经出现革命性变革,极右翼上台了。而法德英中,英国的特拉斯可能被“不信任案”推翻,德国的默克尔可能因“不信任案”而重出江湖:同是女人,历史地位绝对不同,正如特拉斯和撒切尔之间隔着一两特斯拉电动车的距离一样,电动车会拉着她逐渐远离撒切尔。
10月9日路透社消息,英国的民意机构YouGov、Opinium的综合调查显示:工党的支持率高于现政府保守党的30%,工党领袖基尔·斯塔默的支持率是43%、特拉斯为13%,同时61%的民众希望重新举行大选。
对此特拉斯非常傲慢地说:不需要重新大选。也就是死也要把英国拉下去。同时,明年苏格兰又要进行公投了,特拉斯还是不同意,但苏格兰女首席大臣同样倔强。很显然,英国作为美国的一个州,虽然被英国精英认同。
但在现实生活中,英国人对欧洲还是有一定认识的。大家都不是傻子儿,美国、挪威大发其财,欧洲在承担最重的成本这种现实也是不可持续的。那么,你跳得最凶,自然也会被反噬的力度就越大。
同样是女人,特拉斯希望被选下去。德国的默克尔则被很多人希望选上去但正如“欧洲的表现为何这么差”一文所说,默克尔如果真的会重出江湖,以美英波现在的疯狂。默克尔需要保护好自身的安全。
如果想对德国现政府进行“不信任案”投票,需要通过德国国内的各政党进行统合。德国虽然和英国都是“议会制”,但德国总理被“不信任案”推翻的可能性更低一些。
一方面不仅要多数支持“不信任案”;
另一方面还需要推选“公认的总理候选人”,只有完成这两个任务才能发动“不信任案”。其原因就在于英国主要是两个政党,哪个党得票最多,哪个党的党首就是首相。德国则是“大党不大、小党不小”,往往是政党联合执政。
因此,可以说德国离革命还很远。欧洲未来的革命要想真正的出现,这个冬天不仅要更冷、美国和挪威的油价天然气卖得还得更高、俄乌冲突还得持续更长。欧洲只有通过革命,对亲美政府和势力进行清算,欧洲才能真的走向独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