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家 名 片陈锡喜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复旦大学讲座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持省部级以上重大、重点和一般课题20余项,出版专著和主编“马工程”、省部级教材20余种,发表论文近300篇,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20余项主 要 观 点形式主义文风有哪些表现? ●浮光掠影、浅尝辄止 ●花拳绣腿、知行不一 ●照抄照搬、弄虚作假 ●文山会海、热衷造势为什么存在形式主义文风? ●党风上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功利主义 ●学风上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 ●思想方法上的形而上学 ●评价机制上的简单化机械化如何应对形式主义文风? ●坚持人民立场,提高力戒形式主义文风的自觉性 ●坚持问题导向,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坚持系统思维,提高理论学习的水平 ●完善评价机制,强化“以学促用”的评价 中国共产党历来既重视学习、又善于学习。党百年奋斗的主要经验之一,就是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从延安整风运动时期提出“改造我们的学习”以提高全党把握中国革命规律的能力,到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对繁重的建设重任提出“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到改革开放伊始提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到新时期党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任务,都贯穿了一条主线,即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从而增强改造世界的能力。为此,党建立并不断完善了理论学习制度,特别是先后开展一系列学习教育,组织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建立健全了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长效机制,坚持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党员干部,使党员干部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在文风上还存在着形式主义现象。所谓文风,并不只是文章的写作技巧或风格,而是指作者在语言运用中所体现的思想作风,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其世界观方法论,以及某种倾向性的社会风气。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理论学习的文风同党风、学风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党风上如果能够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学风上如果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则文风上也会力求讲真话和实话;反之,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风和脱离实际的不实学风,表现在文风上则必然是形式主义。另一方面,形式主义文风如果盛行,也会污染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并助推党风上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作风建设上要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点任务。2023年8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力戒形式主义”。而后,中共中央印发《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并发出通知,通知指出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力戒形式主义。01理论学习中形式主义文风的主要表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他尖锐地批评了某些领导干部在党风上的形式主义,如“知行不一、不求实效,文山会海、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弄虚作假。”诸如此类党风上的形式主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某些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文风上,成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并取得切实效果的“拦路虎”。 首先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有的党员干部对包括党的创新理论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缺乏兴趣,总把理论学习看成是“虚”事,把它与眼下具体工作的“实”事对立起来,从而对于全党规定的学习教育,内在动力不足,只是浅尝辄止地应付一下,以随便听听讲座取代自己的学习,没有沉下心来读原著、学原文。对于学习的参考文献也只是蜻蜓点水,不求甚解,写出来的学习体会或报告,也只是浮光掠影地堆积大量大话套话空话,作空泛式表态,走应景式过场。 其次是花拳绣腿、知行不一。有的党员干部学习,既不联系工作实际,更不联系思想实际,缺乏问题导向。学习中既不关注宏观层面上国际变局的重大问题和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也不联系中观层面上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更不见微观层面上自己工作实践遇到的矛盾和挑战,从而无心也无力把自己的学习体会认真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所撰写的学习体会或报告华而不实,至多是不切实际地引用“正确的词句”。 再次是照抄照搬、弄虚作假。有的党员干部没有在学习理论上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所撰写的学习体会或报告,直接粘贴其他人的学习体会。正因为如此,网上流行各种学习体会的“范文大全”,开头结尾、起承转合,皆有套路。有的明知上报材料是假情况、假数字,但为了“撑门面”也照单全收,以致照抄照搬已成党员干部理论学习中的“公害”。 最后是文山会海、热衷造势。有的党员干部把学习理论和做好工作所需要的知识,看作是为了应付场面。比如,有人习惯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热衷于造声势、出风头;有人热衷于把安排领导出场讲话,组织发新闻、上电视等作为头等大事;有人在学习总结中,仪式一场接一场,评奖一个接着一个,学习教育一过,最后都成了“客里空”。02理论学习中存在形式主义文风的根源 要力戒理论学习中的形式主义文风,必须深挖其产生的根源,对症下药,促使党员干部在理论学习中自觉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了党风上存在形式主义的实质,归纳起来即党风上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功利主义和学风上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以及思想方法上的形而上学,其同样也是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文风上存在形式主义的根源。当然,除了上述主观原因外,还有客观上的原因,即评价机制上的简单化、机械化。 党风上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功利主义。从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看,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时期就深刻揭示了“党八股”这一形式主义文风的思想实质,即“小资产阶级革命分子的狂热性和片面性,如果不加以节制,不加以改造,就很容易产生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它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洋八股,或党八股。”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也揭示了第三次“左”倾路线代表者的思想根源是“不是实事求是,而是自以为是,他们自高自大,夸夸其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了执政党,“自以为是、自高自大”的“小资产阶级革命分子的狂热性和片面性”,就升格为官僚主义。正如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指出的那样:“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重复的话要讲,但要精简。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某些党员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做官当老爷,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因为存在官僚主义,心中没有群众,不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期待,因而在理论学习中就一定表现为自高自大、居高临下。又因为存在功利主义,因而所写的理论学习体会或总结,为了追求某种个人目的,一定会在文风上过于炫耀。 学风上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时指出:“脱离实际生产过程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因为只有书本知识而缺乏感性知识,他们的思想方法就比较容易表现为我们前面所说的教条主义。”而教条主义的背后则是“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方法,基本上表现为观察问题时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习近平总书记揭示了形式主义的实质是主观主义。如果在学风上理论脱离实际,不能把科学理论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不做好调查研究这项基础性工作,在文风上一定是形式主义,表现为空洞无物、夸夸其谈、语言生硬。 思想方法上的形而上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主观主义、形式主义、机械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观点都是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不可能有好的效果。”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就是否认事物的辩证联系和运动发展,特别是否认事物内在矛盾的对立统一。毛泽东曾经批评五四运动中有一部分人“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即“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并指出它“向‘左’的发展”,就是“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今天,在理论学习中出现的标签化、模式化、套路化和“一刀切”,甚至照抄照搬的现象,从思想方法上来讲,就是形而上学在作祟。而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的存在,又同部分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不足有关。有的党员干部基本缺乏攻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能力,以致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严重不足,从而无法把握问题和举措、风险和机遇、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等的辩证关系,在理论学习的文风上存在形式主义,表现为照本宣科、空喊政治口号。 评价机制上的简单化机械化。通过制定一定标准和方式,对理论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有助于促进党风、学风和文风的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每次学习教育,都规定了一整套对学习效果的评价要求,特别是在对推动发展、改进工作的考核,以及群众满意度测评上,有严格的流程。这对理论学习真正取得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某些单位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如有的满足于对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在篇数、篇幅、格式等形式上提出硬性要求,有的把常规工作总结报告的内容简单移植到学习总结中,有的以搞演讲甚至表演形式来代替触及灵魂的群众考评,等等。03理论学习力戒形式主义文风的应对路径 针对理论学习中存在的形式主义文风,要通过相应的应对路径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坚持人民立场,提高力戒形式主义文风的自觉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反对形式主义要着重解决工作不实问题,督促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没有生命力的。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本质属性,自觉地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提高力戒形式主义文风的自觉性,而不能搞自娱自乐,脱离群众的那一套。 坚持问题导向,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多次学习教育都强调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结合。目标导向是指向未来的价值判断,问题导向则是面对现实的事实判断,两者的结合,体现了价值性和科学性的结合、理论同实际的结合。坚持问题导向,是从实际出发的根本。对于当前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而言,需要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唯有如此,才能避免习近平总书记所批评的“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的形式主义。而要坚持问题导向,就需要潜心深入实际做调查研究。毛泽东指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党员干部要在调查研究中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从实践转化为理论并进一步向实践运用转化的过程。 坚持系统思维,提高理论学习的水平。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不仅是提高自身党性修养的必由路径,而且承担着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责任。为此,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需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而不只是会引用若干具体结论和论断。这就需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学习提出的“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要求。对党员干部来说,原理是需要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来悟的,而不是参考几本教科书或辅导读物就能获得的。只有通过读原著,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习近平总书记是如何把握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辩证关系,才能提高理论学习的水平并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从而在理论学习中力戒形式主义。 完善评价机制,强化“以学促用”的评价。对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成果的评价,要更多地依据其学习后表现出来的工作实绩以及群众口碑。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反复强调要务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强调关键在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抓落实”即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实际行动作为总要求之一,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学史力行”强调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行动,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更强调破难题、促发展和办实事、解民忧,等等。总之,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一定要强化“以学促用”的评价,以逐步完善以“用”反馈理论学习质量和效果的具体评价机制,使学习成效更好地转化为工作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