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日报)
转自:河北日报
用好医保报销政策,让看病就医更省钱
□本报记者 贾东亮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旨在为参保群众提供基础医疗保障。为保障基金合理使用与制度可持续运行,医保报销设有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政策规则。了解并善用这些规则,是实现高效就医、减轻医疗负担的关键。记者整理了相关问题,希望对参保人正确认识医保报销政策有所帮助。
是否必须去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才能报销?
对于参保人来说,通常只有在定点医疗机构里看病、买药,才能享受医保报销待遇。非定点医疗机构的诊疗费用,医保基金一般不予报销。如果因病情需要转往非定点医院或上级医院治疗,应按照医保规定办理转诊手续,获得医保基金报销资格。如果遇到突发急症,可以选择在就近非定点医院救治,此类急诊费用按规定是能够报销的,但事后需及时向医保经办机构补办备案,具体情况还需咨询各市医保部门。
为什么要设门诊起付线?到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就医,报销比例有什么区别?
国家设置门诊起付线是为了防止患者过度就医,避免“小病大看”,造成医疗资源浪费。一般来说,医院等级越高,起付线就越高,报销比例反而越低。很多社区医院的门诊起付线并不高,一些小病小痛去社区医院就能看,报销比例也相对更高。我国通过“医院等级越低报销比例越高”的差异化支付政策,鼓励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机构首诊,从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减轻三级医院诊疗压力。
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有哪些不同?就医报销比例有什么区别?
在缴费对象上,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分别覆盖就业人员和未就业人员。在缴费来源上,职工医保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缴费,居民医保筹资由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相结合。由于职工医保的筹资水平高于居民医保,其基金规模更大,从而能够支撑更高的报销比例。一般来说,居民医保患者住院报销比例在70%左右,职工医保患者在80%左右。
现在身体健康先不缴,等到生病了再参加居民医保可以吗?
不可以。自2025年起,对于未在集中征缴期完成居民医保参保手续以及中断缴费后重新参保的人员,将实行至少三个月的等待期。在此期间,即使已缴纳保险费用,也需等待三个月后才能享受报销待遇,其间产生的医疗费用将不予报销。此外,每多中断缴费一年,等待期将额外增加一个月。
为避免在生病时没有保障,建议在集中缴费期按时缴费,完成参保手续,对于连续参保4年的人员,之后每多缴1年,居民大病保险报销封顶线至少提升1000元,有的地方还能提升3000—4000元,保障更有力。
下一篇:红色地标焕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