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引凤 锻造匠才
“福你就业”校企对接架设技能人才输送“高速路”
秋日的榕城,因一场盛会而格外“技”情澎湃。
11月3日至5日,福州市人社局成功举办“‘福你就业’第二十一届福州校企对接招聘活动”。这不仅仅是一场对接会,更是一条为福州重点产业量身打造的技能人才输送“高速路”。活动精准聚焦企业“技工渴求”与技能英才“就业愿景”,通过搭建高效对接通道,全力保障企业用工,推动技能人才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为福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工匠动能”。
校企洽谈。
平台搭桥
千企百校精准对接
“我们生产线上的工业机器人需要的是能编程、懂维护、会优化的技术尖兵,这类高素质技能人才是我们在人才市场上争抢的焦点。”多家受访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介绍,在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正从“数量”向“质量”跃升。
面对这一核心诉求,福州市人社局精准施策,坚定不移地将校企对接平台的建设重心放在“技能人才”培养与引进上。历经十多年的深耕,这一平台已累计为福州引进了逾10万名技术工人,促成2750余家(次)企业与院校携手,形成了“校企协同、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技能人才培育新生态。
本次对接招聘活动,“引力”再度增强。来自甘肃、宁夏、云南等13个中西部省份及闽东北地区的133家职业技工院校,带来了福州产业发展急需的“青春匠力”。与之对接的,是奔驰汽车、京东方、永荣锦江、飞毛腿等134家福州重点用工企业,提供的万余个岗位精准覆盖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且普遍具备“技术含量高、职业前景广、薪资待遇优”的特点,充分彰显了福州对技能人才的诚意与吸引力。
车间为营
产教融合共育匠才
为打破信息壁垒,让院校培养与企业需求“同频共振”,11月4日,福州市人社局精心策划了“产业一线行”,组织院校代表深入马尾、长乐、福清、闽侯等地的千亿产业集群重点企业。
在参观了福清、长乐等地的企业后,来自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与智能学院的党支部副书记张清安,深有感触:“福州企业的生产环境、待遇晋升等方面都挺好的,而且许多企业已经是自动化、智能化的主战场。这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日常教学,培养能与先进生产线‘对话’的现代工匠。”
“我们不缺研发蓝图,缺的是能将蓝图转化为优质产品的能工巧匠。”不少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直言,“希望通过校企合作,我们能提前介入人才培养,让学生在学校就接触到我们的工艺标准和品质文化,毕业即能上岗,上岗即能挑大梁。”
这场“零距离”的碰撞,为校企双方定制化培养技能“生力军”铺设了快车道。
校企签约。
智慧赋能
线上线下双轨引才
在5日上午的对接活动现场,除了校企双方的热烈交流,智能咨询机器人也成为亮点,它们通过流畅的语音交互,为参会者提供精准的策略咨询和现场指引,展现了福州就业服务在智能化、数字化方面的创新实践,让技能人才感受到现代化服务的效率与温度。同时,福州市人社局就业中心还通过线上直播,将这场技能人才的盛会实时传递到全国,让更多场外的技能学子看到了福州的机遇与诚意。
务实对接结出硕果。在签约仪式上,大理技师学院、宁夏理工学院、福建技师学院等众多省内外职业技工院校,与福建顶津食品、福州京东方、福建福光股份等福州重点企业成功签订362份校企对接协议。合作内容全部围绕“技能”核心展开:订单培养、冠名班、顶岗实习、短期技能培训……每一种形式,都旨在实现技能人才的“定向下单”与“精准输送”。
“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多年来通过这个平台为我们引入技能人才400多名。”福建福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经理张美娇表示,“我们期待与更多的职业技工院校深入合作,将院校的课程内容与企业技术需求深度融合,打通毕业生从‘学业’到‘职业’的最后一公里。”
据悉,此次签约计划在未来一年内为福州引进技工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约1.2万人,将有效缓解企业技能人才的短缺问题。
匠心筑城
政策服务聚力护航
技能人才是促进产业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连接技术创新与生产实践最核心的劳动要素。
对院校与企业而言,一方是理论研究和技能人才培养的沃土,一方是科技创新和价值创造的前沿,校企双方在新时代不仅需要有效衔接,更需要深度结合、融通发展。
福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持续优化技能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服务保障措施,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努力构筑“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的技能人才发展高地。
一场校企对接,架起的是金桥,点燃的是未来。源源不断的技能人才正汇聚榕城,他们将以精湛的技艺和执着的匠心,为福州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构筑最坚实、最可靠的产业“硬支撑”。(记者 李晖 文/摄)
上一篇:福州清洁能源发展书写绿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