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筑高地 向深蓝要能源
福州清洁能源发展书写绿色答卷
第七届东亚峰会清洁能源论坛在福州举办,与会嘉宾5日分成两路调研了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时代星云智慧储能产业园和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福清核电,了解福州在风电、储能、核电等清洁能源领域的创新突破和全产业链布局。
嘉宾们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调研。
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
产业链领跑全球
作为三峡集团与福建省战略合作项目,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位于福州福清,是全国首个集海上风电主机、发电机、叶片、钢结构等全产业链于一体的产业高地。
园区聚集了金风科技、东方电气、水电四局、艾尔姆等龙头企业,具备年产300万千瓦以上风机及主要零部件的能力。2024年,金风科技、东方电气分别下线20兆瓦、26兆瓦机组,持续刷新全球单机容量最高纪录。
“之前风机的主轴、齿轮箱等主要零部件需要进口,到了16兆瓦、18兆瓦的风机,主要零部件全部实现国产替代。”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运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的话,印证了中国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如今,该产业园海上风电装备产品远销世界各地,成为福建“丝路海运”的重要品类。
嘉宾们和时代星云工作人员交流。
时代星云:
智慧储能产业标杆
由宁德时代投资成立的福建时代星云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时代星云”),总部位于福州马尾高新园区,是一家集锂电能设备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以电子电力变换技术为核心,为客户提供领先的智慧储能系统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打造的国内首个智慧储能产业园配置13条生产线,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能10GWh(吉瓦时),年产值约80亿元。
作为福建省重点工业龙头企业,时代星云构建起覆盖发电侧、电网侧、用电侧的产品矩阵,包括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工商业储能、大型电力储能、家庭储能、便携式电源等,可实现调频调峰、削峰填谷等多重效益。
其中,自主研发的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在核心领域和关键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在福州,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已在多个区域建成投用,为支持快充的车辆高效补能,仅需充电七八分钟即可续航约200公里。在快速充电的同时,超充站还能对新能源汽车电池进行在线检测,车主可实时获取电池状态报告及风险预警,保障电池使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嘉宾们调研东福研究院。
东福研究院:
海洋能和海工装备
研发先锋
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东福研究院”)于2022年8月由福建省、福州市与东方电气集团三方共建,是东方电气在海洋能和海工装备领域的顶层研发平台与成果转化中心,以科技创新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东福研究院建有7个研究机构,主要开展全球首创无淡化海水原位制氢、海洋装备防腐材料、波浪能发电、大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等重大项目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努力培育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
东福研究院成立以来成绩斐然:与谢和平院士团队合作,先后完成全球首次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海试、国内首套110标方海水直接制氢装备陆上实验、长庆油田气田采出水制氢现场试验等重要成果;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海洋防腐涂料通过第三方认证测试,实现海洋防腐材料的国产化替代,并取得多个场景应用业绩,具备产业化条件;自主研制的10千瓦波浪能发电装置海试成功运行、17兆瓦大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浮体方案设计获得中国船级社AIP(原则性认可)认证。
去年10月,东方电气海上风电研发中心在东福研究院揭牌成立。此外,东福研究院还联合院士团队、高校院所等打造八大研发平台,引进谢和平、侯保荣等院士担任各领域首席科学家,人才高地效应凸显,为福建“双碳”目标实现注入创新动能。
福清核电:
“华龙一号”国之重器
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是中核集团在闽装机容量最大的在运核电基地,一次规划、连续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667.8万千瓦。
其中,1号至4号机组采用二代改进型成熟技术,5号、6号机组采用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
2021年1月,“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核电技术先进国家行列。2022年3月,6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产。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创造了全球三代核电首堆建设最短工期和最优造价,荣获“2022年十大国之重器”“2022中国新时代100大建筑”等称号。
据了解,福清核电在运机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每年可发电超500亿千瓦时;累计稳定供应清洁电力超36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消耗标准煤约1.224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88亿吨,植树造林68.4万公顷,环保效益显著。(记者 赵铮艳/文 包华 陈暖/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