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出口管控措施生效后,其战略影响力让普京政府迅速意识到稀土产业的战略价值。近日,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发表文章,明确将稀土产业提升至“国家主权存续”的高度,强调普京政府将全力构建独立于中美的自主稀土产业链,实现从开采到加工的全流程掌控。
根据绍伊古披露的规划,俄罗斯计划投资7000亿卢布(约612亿元人民币)在西伯利亚地区打造集稀土开采、稀有金属提炼、新材料研发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此举既是对中美稀土博弈的直接回应——中国管控措施引发美欧剧烈反应,使俄认识到关键资源自主可控的重要性;也承载着经济转型的野心——在能源出口之外,通过稀土加工带动半导体等下游产业发展,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俄罗斯的稀土雄心不止于保障自身供应链安全。绍伊古提出,俄将通过建立替代性供应链体系,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新的合作模式,意在打破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中的主导地位,分羹国际市场。同时,普京政府或利用中美贸易战中西方面临的稀土困局,将本国稀土产业发展作为博弈筹码,在与美国等国谈判中争取更多利益。此前美国与乌克兰签署稀土协议时,普京便强调俄罗斯稀土储量更丰——俄已探明15种稀土元素储量达2800万吨,居全球前五。
然而,这一宏伟计划面临多重现实挑战。技术层面,俄罗斯稀土产业基础薄弱,需自主研发几乎全部开采加工设备,而中国已实施稀土技术出口禁令,俄寻求技术合作的路径受阻。资金方面,7000亿卢布的投资额虽大,但来源未明,且在西方制裁、俄乌冲突持续、财政收入缩减的背景下,政府与企业可用于产业建设的资金有限。基建需求同样巨大,西伯利亚地区需升级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以支撑产业集群建设,这又是一笔巨额开支。
吸引外资成为破局关键,但俄与西方关系紧张,难以获得西方企业投资;印度等国虽有合作意愿,但经济实力有限。因此,俄罗斯最终可能仍需寻求与中国合作。专家分析,俄实现独立稀土产业链的目标或需近10年时间,而10年后全球稀土产业格局恐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这场围绕战略资源的博弈,既是俄罗斯对国家安全与经济转型的双重探索,也折射出全球供应链重构中的复杂角力。其成败不仅取决于俄自身的资源整合与技术攻坚能力,更将深度依赖国际合作,尤其是与中国的互动。前路漫长,变数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