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关键时期,面对持续阴雨寡照的不利天气,全市农机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迅速响应、科学调度,充分发挥农机应急服务作用,打响了与天争时的秋粮抢收抢烘攻坚战。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市委书记张宝亮调研“三秋”生产工作,强调要扎实推进抢排积水、抢收腾茬、抢时晾晒等工作。市长于胜涛等市级领导深入一线指导,各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靠上,乡镇党委书记扛牢属地责任,带领干部群众抢抓农时。
二是摸排统计作业机械。提前全面摸排辖区内可用玉米收获机数量,尤其是履带式收获机的分布。据统计,全市各类玉米收获机保有量7500余台,其中履带式收获机354台(玉米收获机)。对全市所有粮食烘干设备进行统一登记造册,掌握其日处理能力、燃料储备及运行状态。经统计,全市现有可用烘干设备225台套,日烘干能力3.5万吨。
三是统筹调配农机资源。根据雨情预报和土壤墒情,科学规划收获顺序,按照“先易后难、先岗地后洼地、先成熟田块后晚熟田块”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统筹调配玉米收获机。73个应急服务作业队积极响应农机部门号召,服从县区统一调度,引导机具有序流动,有效扩大了应急抢收面积。对于倒伏严重地块,指导机手调试机具,采取压低割台、降低车速、逆向收割等方式,减少机收损失。截至10月8日,全市累计收获玉米321.51万亩,累计投入玉米收获机4314台,其中履带式收获机353台,累计机收玉米180.71万亩。
四是强化烘干晾晒保障。市农机中心组织各县区摸清现有烘干设备底数,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粮食烘干服务站点,引导农户将收获后的玉米直接运往指定烘干点,避免二次堆积和霉变风险。充分发挥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作用,延伸服务链条,实行“收获+运输+烘干”一条龙服务。农户只需一个电话,服务中心安排机械收获、车辆运输并直接送入烘干塔。这种“一站式”服务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损耗和时间成本。同时,同时,充分利用文化广场、学校操场、企业空置厂房等各类公共场地开展通风晾晒,防止粮食发热霉变。截至10月8日,全市启用烘干设备106台套,累计烘干玉米9.1万吨。
临沂市农机中心 赵培芬
上一篇:创业“卖什么”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