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边是各地房价长期下跌的趋势明显。目前,全国房价平均跌幅超过30%。而另一边是各种救市利好政策不断。现在除了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之外,其他绝大多数城市都放开了限购政策。此外,银行也将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下降到历史最低。但是,房产救市取得的效果并不能令人感到满意。
面对当前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走势,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房地产行业难以迎来全面复苏,明年可能将会面临4个大麻烦”。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第一,地方财政收入会受影响
由于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会影响到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据财政部数据,2025年上半年,这一数字继续下滑,仅为2.85万亿元,同比减少约19.7%。事实上,地方政府“卖地”收入的减少,会直接影响到其财政收入的增长。而财政收入增长放缓,会影响到公务员的福利待遇、基建投资的能力、公共服务的供给等。
第二,房企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
如果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房企手里的商品房去库存难度会加大。届时,会有越来越多的房企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不仅如此, 2025年下半年到2026年,房地产企业将面临约1.2万亿元的债务到期高峰。而在当前房子销售困难,资金无法及时回笼的情况下,一旦出现债务到期高峰,对于房企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
第三,房地产金融风险需关注
从目前情况来看,房地产金融风险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房贷不良率的持续上升。据银保监会数据,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为0.7%,较2024年末上升了0.2个百分点。
另一个是,开发贷的风险也在逐步上升。2025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贷款不良率达到6.3%,较年初上升1.5个百分点。如果房地产“救不起来”,那么房地产金融风险就会逐步上升,现在必须要引起足够重视。
第四,房价下行的压力会逐步加大
近些年,国内房价一直处于长期下跌的趋势之中。上海网友郑斌在2021年买了一套400万的房子,现在房价已经跌到了256万。目前房价的趋势是,二三线城市跌幅逐步放缓,而一线城市房价开始补跌。如果房地产“救不起来”,明年房价下行的压力会更大,最终会与当地居民收入挂钩,并且回归居住属性。
面对以上这4大挑战,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首先,如果你是改善型购房家庭,可以选择暂缓购房,等到将来房价跌透了再来买房,这样购房成本会大幅下降。如果你是刚需家庭,可以考虑先租房再买房。从当前各地楼市的情况来看,租房要比买房更加划算。
再者,如果你在前些年已经购买了房子,感觉到现在房贷压力较大。那可以考虑与银行协商看看能否降低之前较高的房贷利率。这样每月的还房贷的压力就可以减轻。
最后,对于现在还想投资买房的家庭,建议还是不要再入市购房了,现在投资房产并不明智。可以把手时的资金分成三份:一份购买存款、国债等固定收益的产品。还有一份购买银行理财、债券基金等低风险产品。最后一份购买股债混合型基金、每年都能现金分红的股票等中等风险的产品。这样既能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又能把投资风险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