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自南都·湾财社
采写 | 南都·湾财社记者 黄顺威
2024年9月24日,国新办一场关于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闻发布会,触发A股迎来“史诗级反弹”——上证指数6个交易日内一度大涨近千点。“9·24”行情一周年,政策与信心共同铸就了A股市场新蜕变,行情走势也逐渐从“脉冲式反弹”到“结构性慢牛”。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3日,过去一年A股总市值从68万亿元攀升至104万亿元,增加36万亿元;上证指数累计上涨39%,深证成指涨62.3%,而创业板、科创50、北证50指数涨幅均超100%,涨幅全球领先,且科技股领跑。
其中,超1400只个股股价实现翻倍,个人投资者与长期资金双向涌入,A股新增投资者开户数超3000万户。同时,有近800只基金收益一年翻倍,居民资金通过被动型产品入市,推动指数化投资趋势延续。
指数涨幅全球领先,1400余只个股翻倍
过去一年来,A股主要指数自“9·24”行情以来均大幅上涨。截至9月23日,上证指数累计上涨39%,深证成指涨62.3%,而创业板、科创50、北证50指数涨幅分别达103.5%、118.9%、158%;此外,恒生指数上涨43.4%。
相较而言,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同期上涨25.6%,德国DAX、日经225指数分别上涨25.3%、20.6%,其余主要经济体股市核心指数涨幅在20%以下,中国资产的全球配置价值进一步凸显。
数据来源:wind
Wind数据显示,自去年“9·24”行情以来,A股5300余只个股(剔除近一年上市)中,有5138只取得正收益,占比超96%。普涨行情下,牛股辈出——有近3000只个股过去一年涨幅超过50%,1400余只实现翻倍。其中,上纬新材(17.2倍)、*ST宇顺(11.3倍)、胜宏科技(10.6倍)更是一年涨幅超10倍。
同时,监管部门通过更严格的退市标准,加大对“害群之马”“空壳僵尸”出清力度,相关公司股价大幅下跌。过去一年,紫天科技股价出现“脚踝斩”,*ST苏吴(江苏吴中)、*ST高鸿(高鸿股份)跌幅超80%,*ST东通(东方通)、*ST中地(中交地产)股价同样“腰斩”。前四家公司均涉及财务造假,其中紫天科技已经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中交地产则因资不抵债,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科技股领跑,电子行业市值超越银行
板块分化是本轮行情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以人形机器人、芯片半导体、算力算法为代表的科技股上涨趋势明显。
Wind数据显示,过去一年,31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全部实现正收益,其中通信、电子行业指数涨幅分别达124.1%、121%,涨幅居前二,综合指数涨幅同样超100%;计算机、机械设备、传媒、电力设备、有色金属、汽车、商贸零售、国防军工指数涨幅均超50%。
房地产、银行、家用电器、食品饮料、交通运输、公用事业、石油石化、煤炭等指数涨幅在30%以下,排名靠后;后三者涨幅甚至不足10%,煤炭以2.8%的涨幅垫底。
数据来源:wind
一年前,全A股9家万亿市值上市公司几乎由银行、非银金融、石油石化三大传统行业包揽。截至9月23日,申万一级行业中,电子行业总市值达13.2万亿元,超过银行行业(10.6万亿元);万亿市值公司也增加至13家,“含科量”同样有所提升——宁德时代市值重回万亿元上方,工业富联、中芯国际也进入了“万亿俱乐部”。
在国新办9月2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介绍,近年来,新上市企业中九成以上都是科技企业或者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企业。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已明显高于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行业市值合计占比。
另一方面,不同板块涨幅分化下,估值出现“冰火两重天”。例如,截至9月23日,通信、电子、计算机市盈率(TTM,下同)分别达47.3倍、72.7倍、92.3倍,处于历史75.8%、91%、97.2%分位;而银行、家用电器、食品饮料、公用事业等指数市盈率处于历史30%分位以下。
近800只基金收益翻倍,指数化投资成趋势
牛市行情带动下,公募基金业绩全面回暖。据wind数据,“9·24”行情启动以来,全市场近1.18万余只(剔除近一年成立,只统计初始份额)公募基金中,有1.17万只取得正收益,占比超99%,仅106只出现负收益。
其中,有773只基金收益翻倍,13只基金收益超200%。德邦鑫星价值A以280%收益拔得头筹,中欧数字经济A、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收益分别为266%、263%,位居第二、第三。从收益前十基金的中报看,各自投资单一行业、主题或者市场等特性比较突出,细分看分别重仓了算力、机器人或者北交所个股等。
数据来源:wind
值得注意的是,鹏华碳中和主题A过去一年涨幅达236%,从中报持仓看,重仓股多为机器人相关概念股,投资者较难从名称的通俗理解上辨认该基金投资方向。
从收益榜单来看,前排基金基本被主动管理型权益基金包揽,而南方基金、嘉实基金、华安基金、汇添富基金等旗下的上证科创芯片ETF收益均超180%,占据被动指数型基金收益前排。
与2019-2021年居民资金通过主动管理型基金入市不同,过去一年以来居民更偏好被动型产品渠道。截至2025年中,指数型基金(被动指数型、增强指数型)规模4.2万亿元,同比增长63%;主动管理型权益类基金(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规模3.4万亿元,与24年中基本持平;指数型基金规模已连续三个季度超过主动权益类。
股民人均赚超4万,唯有“慢牛”才是“长牛”
过去一年,A股投资者生态和股民心态也在发生变化。“9·24”行情催动下,据上交所数据,2024年10月A股新增开户数达684万户,新股民跑步进场。
进入2025年,A股月均开户数在200万户左右;8月以来A股行情出现加速上涨,8月新开户数为265万户,同比大增165%,但依旧不足去年10月新开户数四成,场外投资者变得更加“淡定”。截至今年8月,A股过去一年新增个人投资者开户数达3048万户。
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统计,截至2024年末,已开立A股账户的个人投资者达2.36亿人。华西证券分析师李立峰测算,截至2025年一季度,个人投资者持有A股流通市值占比为31.24%;据wind数据,截至9月23日,过去一年A股流动市值从61.7万亿元攀升至94.6万亿元,增加32.8万亿元。若以此计算,“9·24”行情以来,股民人均收益达4.3万元。
此外,在监管部门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下,A股“引长钱、促长投”的改革效果加快显现。据吴清透露,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
李立峰指出,以中央汇金公司为代表的类“平准基金”自2024年以来持续在市场波动时买入ETF遏制非理性波动,在关键时刻稳定了市场情绪;此外,以险资、养老金等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入市已成为A股市场的重要特征之一。
记者注意到,降低市场波动率已经成为监管机构的重要关切。吴清在9月22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及“协同发力的稳市机制逐步完善”时指出,“十四五”期间,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
当前,A股依旧在科技股带领下继续攀升。李立峰提醒,八月以来 A股行情出现加速上涨,与经济数据的“弱现实”背离,且科技主线的资金分歧加剧,单边上涨行情或阶段性出现震荡休整。
他认为,中长期而言,唯有“慢牛”才是“长牛”,而A股慢牛的逻辑并未改变,其中包括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领域展现顶尖的产品力;“反内卷”改善企业盈利预期,扩内需提振消费,还有政策依旧对“稳股市”提供有力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