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腾讯控股披露2025年一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800.2亿元,同比增长13%;毛利1004.9亿元,同比增长20%;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营盈利693.2亿元,同比增长18%。
5月14日,腾讯控股披露2025年一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800.2亿元,同比增长13%;毛利1004.9亿元,同比增长20%;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营盈利693.2亿元,同比增长18%。
至此,腾讯的毛利与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营盈利的增速已连续十个季度超过营收增长,盈利质量持续提升。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说:“2025年一季度,我们的高质量收入保持坚实的增长态势。AI能力已经对效果广告与长青游戏等业务产生了实质性的贡献。我们亦加大了对元宝应用与微信内的AI等新AI机遇的投入。我们相信,在AI战略投入阶段,现有高质量收入带来的经营杠杆,将有助于消化这些AI相关投入产生的额外成本,保持财务稳健。我们预期,这些战略性的AI投入将为用户与社会创造价值,并为我们产生长期、可观的增量回报。”
AI驱动三大主业领涨
营销服务、增值服务、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等业务是腾讯的“三驾马车”。上述业务在今年一季度均被AI战略激发了新活力,为腾讯带来了更多高质量收入。具体来看:
——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0%至318.5亿元,连续十季度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长主要受益于广告平台AI技术升级和微信交易生态强化的双重推动。
——增值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7%至921.3亿元,其中游戏板块收入同比增长24%,主要依托“长青战略”和AI对游戏用户体验的优化。
——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收入同比增长5%至549.1亿元,其中金融科技服务的收入增长主要由于消费贷款服务及理财服务收入增长;企业服务表现亮眼,AI相关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腾讯表示,基于主业产生的高质量收入支撑,公司持续强化AI战略,一季度研发支出达189.1亿元,同比增长21%;资本开支274.8亿元,同比增长91%。
从实际效果上看,目前腾讯对AI的“高投入”较为成功地转化为了“好技术”。
2025年腾讯混元大模型继续进化,陆续推出了深度思考模型T1和快思考基座模型Turbo S,在多项国际基准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同时,腾讯混元在生成式AI领域持续创新,图片、视频及3D生成模型迭代升级,最新版3D生成模型在几何表现和建模精细度上实现重大突破,精度提升超过10倍。
AI in All
“将不设算力和人力限制”
依托完善的产品矩阵、使用场景和商业生态,通过AI in All的策略,腾讯已让旗下全业务线加速AI化迭代,激发出新的生命力与协同效应。
在C端市场,腾讯的AI应用实现了全场景的用户覆盖。一方面,原生AI产品表现突出,元宝、ima等行业头部应用快速更新迭代,尤其元宝通过混元、DeepSeek的双模驱动实现用户显著增长。
另一方面,核心产品通过AI技术升级获得全新能力与增长空间。微信、QQ、腾讯文档、QQ浏览器、腾讯会议等多款亿级用户规模的产品依托腾讯混元以及外部领先模型,陆续上线AI新功能。腾讯表示,系列举措推动微信由连接平台向智能生态持续进化,未来仍有不少想象空间。
在产业端,腾讯通过API、SDK等形式开放AI、云计算、安全等核心技术,帮助千行百业通过AI提效:依托自研模型、算力集群与大模型知识引擎,为企业智能化转型提供解决方案;同时通过AI与数据库、音视频等云产品的深度融合,持续推动产业创新。
当前,腾讯已在AI领域发起了“从算力到人力”的全面加码。公司高层在内部明确表态:“只要业务团队能证明其项目是在产品中实现AI赋能,或是开发独立的AI工具产品,在资源保障的前提下,公司将不设算力和人力限制。”
上述高层表述在腾讯近期的招聘策略中可见一斑。当前,腾讯招聘顶尖人才的“青云计划”已将大模型作为核心招聘领域。此外,腾讯还启动了史上最大就业计划,3年内将新增2.8万个实习岗位并加大转化录用,包括2025年将迎来1万名校招实习生,六成岗位面向技术人才开放。
目前,腾讯集团近半正式员工直接从事技术研发工作,科技类人才整体占比超七成。截至2025年3月31日,腾讯集团有109414名雇员,较去年同期增加了462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