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转嫁风险,股东串通骗人“入局” 法院判决:撤销股权转让协议
创始人
2025-05-11 11:13:06
0

在商业领域,曾有股东为转嫁自身风险,相互串通,欺骗他人“入局”。他们精心策划,利用信息不对称等手段,诱使无辜者参与股权转让事宜。然而,正义终究不会被蒙蔽,法院经过严谨的审查和判断,认定这种串通行为违反了公平、诚信原则,严重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最终,法院作出判决,撤销了该股权转让协议,以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交易的环境。这一判决向社会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任何企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转嫁风险、欺骗他人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近日,仓山法院审结了一起虚构投资事实引发的股权转让纠纷案。投资者徐某因受欺诈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法院依法判决撤销协议,并要求被告连带返还投资款及利息损失。

A公司经营一家密室脱逃游戏门店,陈某是A公司实际控制人。2022年,A公司股东张某想退股,但陈某表示只能代为出售股权或张某自行出售股权。

为转嫁投资风险,张某多次与徐某沟通,表示给A公司投资10万元,每季度收益在3万元左右,投资没有风险。

同时,张某表示,自己会与徐某各投资10万元,两人各占A公司50%的股份。于是,徐某与陈某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约定将陈某持有的A公司股权转让给徐某,徐某支付转让款10万元,并约定利润分红比例。

张某为了营造自己与徐某共同投资的假象,与陈某串通,签订同样的股权转让协议。但该协议未实际履行。

后徐某仅收到7946元分红。徐某认为收益金额与张某的承诺不符,且张某实际上并未与其一同投资。徐某诉至仓山法院,以被欺诈为由要求撤销股权转让协议,由陈某与张某共同返还投资款并赔偿利息等损失。

仓山法院审理认为,张某与陈某在协议签订过程中,通过串通虚构共同投资事实,刻意隐瞒真实风险,导致徐某陷入错误认知并签订合同。张某与陈某的行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构成欺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法院判决撤销徐某与陈某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并由张某、陈某连带返还徐某投资款10万元及利息损失。(记者 林春长 通讯员 黄灵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