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共同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相关措施。核心内容如下:
一、政策要点:三部门联合发布政策组合
(一)中国人民银行:三大类十项货币政策
1、流动性支持
降准0.5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从6.6%降至6.2%,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定向降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率从5%阶段性降至0%,增强其对汽车消费和设备更新领域的信贷能力。
2、利率下调
政策利率降0.1个百分点:7天逆回购利率从1.5%降至1.4%,推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同步下行。
结构性工具利率降0.25个百分点: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从1.75%降至1.5%,抵押补充贷款(PSL)利率从2.25%降至2%。
公积金贷款利率降0.25个百分点:5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由2.85%降至2.6%,预计每年节省居民利息超200亿元。
3、结构性工具扩容与创新
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增至8000亿元(原5000亿+新增3000亿),支持“两新”(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
创设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引导银行加大相关领域信贷投放。
优化资本市场工具:合并证券基金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再贷款额度至8000亿元,并推出科创债券风险分担工具,降低企业发债成本。
(二)金融监管总局:八项增量政策
1、稳楼市措施
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已审批“白名单”贷款6.7万亿元,支持1600万套住宅建设和交付。一季度房地产贷款新增7500亿元,个人住房贷款创2022年以来单季最大增幅。
完善融资制度:将制定房地产开发、个人住房贷款等适配新模式的管理办法。
2、稳股市举措
扩大保险资金入市:拟再批复600亿元长期投资试点,股票投资风险因子调降10%,鼓励险资加大权益配置。
推动长周期考核机制,促进“长钱长投”。
3、支持小微企业与外贸
推出小微企业融资一揽子政策:通过增信贷供给、降成本、提效率、优环境四方面发力。
护航外贸企业:优化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提供快赔预赔服务,支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
(三)证监会:稳市场与促改革并进
1、资本市场改革
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增强制度包容性,优化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支持并购重组。
发展科技创新债:优化注册流程,完善增信支持,提供“接力式”金融服务。
2、中长期资金引入
推动公募基金改革:发布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化基金与投资者利益绑定,实行浮动管理费机制。
支持汇金公司增持:必要时提供再贷款支持,维护市场稳定。
3、风险应对与市场韧性
动态完善风险应对预案,支持汇金公司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
增强A股上市公司韧性:通过国内大市场优势和多元化出口布局应对关税冲击。
二、联泰基金观点:“三箭齐发”稳市场稳预期,助力资本市场长期向好
核心观点:此次发布会释放了明确的政策信号,通过“总量宽松(降准+降息)+结构优化(支持科技创新)+制度改革(长钱入市+并购重组)”政策组合,稳定市场稳定预期;既应对短期市场波动,又为中长期经济转型铺路;A股有望进入慢牛行情,债市将维持相对稳定格局。
(一)股市:稳定市场预期,引导长期资金入市
1、增量资金提振市场信心
央行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1万亿元长期流动性,叠加险资新增600亿元试点额度及风险因子调降10%,直接为股市引入增量资金,缓解市场资金面压力。
推动中央汇金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通过8000亿元合并额度工具(证券基金互换便利+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为市场提供“托底”机制,阻断非理性下跌循环。
2、科技创新成市场主线
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增至8000亿元,叠加科创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创设,定向降低科技企业融资成本,推动科技股(如AI、高端制造)成为市场核心增长点。
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鼓励产业逻辑下的并购重组,促进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提升市场效率。
3、推动投资行为长期化
公募基金改革方案强调“三年以上考核权重不低于80%”,推动基金投资行为长期化,减少短期波动。浮动费率模式将倒逼基金公司注重业绩回报,增强投资者信任。
外资持有A股市值稳定在3万亿元,叠加中概股回归政策,进一步优化市场结构,吸引全球资本配置中国资产。
(二)债市:利率下行与风险分化并存
1、利率债受益于宽松政策
央行下调逆回购利率0.1%、结构性工具利率0.25%,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进一步下行至1.55%-1.6%,流动性宽松环境下利率债和高评级信用债将受追捧。
住房公积金利率下调及PSL利率调降,间接降低居民和企业融资成本,利好地产债及政策性金融债。
2、结构性工具驱动细分领域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