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爆火的 AI 玩具正成为市场的焦点。这些神奇的玩具凭借其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能与孩子们进行互动、学习和玩耍,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全行业都在翘首以盼,期待着出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案例”。它将不仅是一款玩具,更是 AI 技术在消费领域的典范,引领行业的发展方向。无论是在教育、娱乐还是陪伴方面,这个成功案例都有望为 AI 玩具行业打开新的局面,让更多的人看到 AI 技术在玩具领域的无限可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极客公园 (ID:geekpark),作者:苏子华,原文标题:《爆火的 AI 玩具,全行业等待一个「成功案例」》
AI玩具创业热潮,第一阶段的答卷来了。
过去一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AI玩具」创业视为一条出路。
在中关村的一个AI主题沙龙中,一位刚刚从互联网公司离职的运营岗员工表示:
「不想上班了,想做一款AI玩具,卖向海外。趁着风口,应该很有前景。」
在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社交媒体中,随便点开一个「AI玩具」主题的帖子,在评论区几乎都能找到抱有类似想法的年轻人。
同样,出入国内外各种科技展会,你会发现,不论是展示技术解决方案,还是展示完整成品,只要是和「AI玩具」相关的展位,几乎都会吸引到最多的客流量,被围得「水泄不通」。
打造一个像科幻电影中有情感、有智慧的AI陪伴机器人,似乎成了一门触手可及的生意。
然而,热闹的表象掩盖不了尴尬的事实。
过去一年,美团、百度、阿里、字节、微软、安克创新等大厂背景的创业者,带着一线基金的投资,扎堆入局,打造「有情感、有灵魂」的AI玩具。但是,一年过去,鲜少有团队真正推出了能在市面上售卖的产品。
一家接触过上述多位互联网背景创业者的语音技术公司负责人,感概创业者们面临的压力,「语音模型发展速度不达预期,导致产品实际效果还不达预期,影响了产品的上市进程。很多公司拿了投资机构的钱,马上就要一年了,到时如果产品还没有推出,可能不太好对投资人交待。」
而即便是推出了产品,反馈也不太乐观。目前,玩具上市公司、互联网背景创业者推出的大多数AI毛绒玩具,价格在四、五百元左右,主打的功能是聊天对话、讲故事。
从买家反馈来看,产品交互复杂、语音聊天AI味儿重、频频断网、响应迟顿等问题十分突出,让人很难有耐心听它说话。
多位AI玩具技术方案商向极客公园推测,目前在售的四五百元价位的AI毛绒玩具退货率可能在30%以上。
另一方面,大量涌现的AI玩具技术方案商,也正在堵住雄心勃勃的「AI创业者」的路。一位华强北的技术方案商对极客公园表示,「春节过后,手里一下子多了几十家玩具厂商客户。其中有一款蓝牙玩具产品在添加了AI对话功能之后,销量重回巅峰。」
互联网精英们曾经宣称要打造的「有情感互动、有灵魂」的产品,已经率先被「华强北」们所兑现,并且以100多元的成品价格迅速推向市场,将利润空间无限压低。
华强北既能带给草根们快速致富的希望,也在无情地浇灭着互联网人的创业梦。
01、第一批AI玩具,本质上是卖「语音盒子」
事实上,我们拆解一下市面上第一批在售的比较知名的AI玩具,其实质基本是:毛绒玩具+语音盒子。
比如,上市公司奥飞娱乐推出的「AI喜羊羊」,实丰文化推出的「AI魔法星」,原天猫精灵合伙人创立的BubblePal,这些产品都是将项链形的挂件,挂在毛绒玩具脖子上,而挂件本身内置了能够联网的Wi-Fi模组,实现用户与AI大模型的聊天对话。
FoloToy推出的Magicbox智能对话盒子,简单讲,是一个搭载了AI大模型的电路板套件,体积小巧,可以内置于任何玩具里,用户可以设定其角色。
它们主打的聊天、讲故事、播放音乐等功能,与一个接入了大模型的蓝牙音箱并无二致。
这就是我们目前在市场上能够看到、买到的第一批AI玩具。
一位技术方案商观察到,很多澄海的源头玩具厂找来谈合作,「他们可能也感知到了这是个新方向,他们只是想出点钱,先试试,而不是说建立研发团队。」
他总结道,中低端的玩具厂商更多是将AI当作营销噱头,不指望它带来高溢价、高毛利,而是希望趁着AI风口热度,多出货,多清理掉一些库存。因此,产品价格普遍在100元左右,价格较低,用户购买之后,即便觉得语音聊天功能不好用,通常也在可忍受范围内,不一定会退货。
「其实大家也不确定,给玩具加了聊天功能之后,究竟能产生多大的价值。」他说,「从实际的玩具行业来看,一个纯毛绒玩具一般在百元左右,如果加了一个AI盒子之后,用户可能也不会为此付出更高的溢价。如果溢价高了,很可能退货率也高了。」
目前购买AI玩具的用户,愿意付出更高的溢价,很大程度上也是冲着语音聊天的功能。因此语音聊天效果的好坏,几乎决定了一款产品的成败。
而语音聊天效果的好坏,往往不掌握在AI玩具创业者自己手中。
从技术层面看,目前上市的AI玩具更多是调用豆包、百度、声网等第三方语音识别或合成方案,再接入大模型。
大模型决定了聊天助手的智慧,语音识别、合成等环节决定了语音聊天的效果,比如是否响应快、是否足够拟人化、智能打断、是否具备情感理解能力。
以上决定对话聊天效果的因素,无论哪一个,AI玩具厂商都无法自己控制。
另外,AI硬件品牌rabbit创始人在极客公园旗下播客《开始连接》中,复盘过去一年的AI创业时提到一个关键词:失控。他表示,AI时代的创业,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开发者对最终效果失控了。
「AI模型是黑盒子,它的表现有不确定性。开发者做Multi-agent,把Reasoning(推理)、Planning(规划)、Execution(执行)都交给AI,能做的只是看结果、反向优化。天已经变了。」
可以说,仅仅以大模型为产品卖点的「AI玩具创业者」并不掌握AI玩具核心卖点。同时,也无法控制自身的研发进度。
02、玩具赛道,不是AI创业者的「捷径」
一切似乎都没有朝着互联网人的预期迈进。
过去一年,无论是互联网行业,还是一线投资机构,纷纷将玩具视作AI落地的最快途径。火山引擎、阿里云、百度云等云厂商在各地举办「AI硬件」、「AI玩具」主题的闭门活动,不断给「AI玩具」造势,其宣传口径大多如出一辙:
「AI玩具具备坚实的应用推广基础,有望成为最快爆发的AI终端之一。」
「AI技术正以燎原之势重塑玩具产业」
「AI玩具600亿市场狂飙」
「短期内AI玩具是AI较为理想的落地场景」
「AI硬件有望成为AI时代的流量入口」
现在看,创业者曾经对AI玩具商业模式的诸多设想纷纷被打破。
互联网人曾经设想AI玩具靠持续向用户收取模型调用费、订阅费,来实现大模型落地的设想被推翻。尤其在DeepSeek开源之后,顶级大模型的价格、获取门槛不断下降,涂鸦智能、小智AI等厂商直接将AI助手调用免费化。大模型依旧吸引人,但是以大模型能力为卖点的商业模式,被击碎。
大模型的获取门槛在迅速降低的同时,硬件的技术门槛也在迅速降低。
DeepSeek的开源、高性能,助推了大量AI玩具技术集成方案商在2025年春节前后涌现,推出整套AI玩具技术方案,提供完整的芯片、大模型接入、实时音视频能力。他们迅速拉低了AI玩具技术创业门槛。
行业人士透露,较低配置的语音盒子,几十元就可以搞定。而这个成本还在继续降低,「之前行业里主要是高端的方案,最近几个月卷起来了,现在都在压成本。」
AI玩具技术方案商「轻语AI」主打Wi-Fi模组业务,简单说就是将芯片封装为模组,集成天线、抗干扰电路等组件,缩短开发周期(传统硬件需半年,模组方案可缩短至1个月)。其相关负责人观察到,芯片原厂正在通过开放底层能力降低技术门槛,推动行业泡沫化。他预测,「今年可能多出几百家竞争者。」
AI硬件的开发门槛越来越低,已经降低至「小学生」难度。开发难度的降低,带来的是各种形态的AI硬件的诞生。
比如,免费的开源AI硬件项目「小智AI」,大量用户通过自行购买麦克风、喇叭、电路板等组件,通过DIY的方式亲手制作能够语音聊天的形态各异的小玩具,或是用AI聊天控制智能家居等等,极富想象力。极客公园获悉,在过去两个月里,接入小智AI的设备增加了10万台,以每月翻倍的速度在高速增长。
一个新的共识正在达成:仅仅依托于硬件集成能力,将大模型能力当作卖点的「AI玩具」创业团队,优势将不复存在。玩具首先要好玩,「科技含量」是次要的。AI玩具并不是展示AI技术能力的竞技场。
AI玩具市场仍处于早期的产品定义阶段。依托于大模型提供的交流能力,开辟「情感科技」新赛道或许是会有更长远的未来。
比如,最近推出的AI毛绒玩偶Fuzozo将重心放在自研的多模态情感模型(MEM),将大模型、语音能力的技术提升更多交于合作伙伴之后,提升自身在陪伴、玩法、情感互动上的能力。其不失为一条更贴近玩具本质的路。以及,在kickstarter上众筹20万美元的AI毛绒玩具Ropet,也是同样。
一位从业20余年的智能硬件公司老板,最近也开辟了AI玩具业务,「我的团队成员,很想做这个事情,很有热情。」但他坦言对于AI玩具并不看好。
「短期内可能会卖出去一些,但长期挑战太大。」
他认为,能否持续围绕IP打造文化内容、升级玩法,形成自己的品牌护城河,是这项业务的核心。「这个非常有挑战,中国的企业最强的是第一快速,第二低成本。品牌打造、渠道建设目前比较薄弱。」
不过,他旋即补充道,「但是团队年轻人的热情,还是要支持一下。」
期待第二批AI玩具的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