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信领域,国产射频前端曾面临巨大挑战,仿佛“天塌了”一般。过去,高端射频前端市场长期被国外巨头垄断,国产技术受限,关键部件依赖进口,这给国内通信产业的发展带来严重阻碍。然而,近年来,中国科研团队奋起直追,在射频前端技术上不断突破,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如今,国产射频前端逐渐崛起,虽仍需努力,但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正逐步打破国外的垄断格局,为国产通信产业的腾飞注入新的活力。
继上市公司唯捷创芯、慧智微、康希通信2024财年亏损之后,“明星选手”卓胜微在2025年一季度交出了一份“血亏”成绩单——营收7.56亿元,同比暴跌36.47%,归母净利润直接狂泻至-4662.3万元。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这句话出自于法国著名的思想家伏尔泰,意思是,在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想要承认自己是雪崩的罪魁祸首,但如果没有雪花,何来雪崩呢?当射频前端头部企业都亏损时,说明企业面临多方面的困境和挑战,过度竞争加剧市场内卷是导致企业亏损的最重要原因。
国产射频前端,曾是国产替代的佼佼者,却“天塌下来”般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这一波惨烈的亏损潮到底会持续多久?
卓胜微
为了找到答案,先从三家国产手机PA上市公司来进行分析。黑暗是暂时的,光明一定会到来,只有不畏惧风雨的洗礼,未来才会灿烂如花。
卓胜微作为国内射频前端芯片领域的龙头企业,凭借射频开关、低噪声放大器(LNA)等产品占据市场优势地位,其产品已进入三星、华为、小米等头部终端厂商供应链,并逐步向滤波器、功率放大器(PA)及集成模组等高端领域拓展。
为了技术突破与创新,卓胜微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增长83.5%)和技术积累,已实现射频滤波器、功率放大器的自主生产,并持续推动模组化产品(如DiFEM、L-PAMiD)的研发。因此,卓胜微不再是一家射频开关公司,而是一家射频前端模组公司,实现了射频前端产品全覆盖。
但正是由于这个定位,卓胜微放弃了对毛利逐渐走低的射频开关市场争夺,而模组DiFEM、L-PAMiF和L-PAMiD并没有预想的那样进展顺利,这导致其业绩暴跌。从市场表现可以看出,其他公司的射频开关业务在增长,卓胜的微射频开关业务在下降。
从市场调研预估,卓胜微射频开关、Tuner和LNA销售额占比约50%,DiFEM占比约40%,其他约10%。在DiFEM市场,最主要的厂家还是高通和卓胜微,高通采用BDMP技术和卓胜微杀价格,又通过技术更新把尺寸从3.2*3.0缩小到2.4*2.2,卓胜微目前处于被动跟随阶段。而在L-PAMiF和L-PAMiD市场,其又要面对唯捷创芯、慧智微、昂瑞微的竞争,真正市场突破没那么容易。
另外,最有争议的是卓胜微的Fab-Lite模式,这是双刃剑效应,卓胜微选择Fab-Lite战略(自建晶圆产线+Fabless并行),旨在提升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和模组集成效率,但该战略会导致短期内的研发投入和固定资产折旧大幅增加,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64.2%,2025年一季度更陷入亏损。
其实不难理解卓胜微的选择,卓胜微是一家非常擅长于运营的公司,而且对国内市场竞争和生态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打造平台模式并建立护城河,有利于卓胜微构建起长期自主的成本竞争优势。相比那些通过供应链补贴而实现的说没就没的成本优势,卓胜微走的是一条长久经营之路。
今天,卓胜微射频开关面对的不是国内射频前端芯片设计公司的挑战,而是整个射频前端产业链的挑战,卓胜微12寸SOI晶圆厂PK的是其他SOI晶圆厂,同时锁定的那几家专业的头部封测厂相比那些偏远的小型封测厂(也非常专业)价格毫无优势。成本上没有优势,还要高毛利,此路不通。卓胜微需要守住品牌客户,真正构建成本优势,只有在手机ODM公司建立起防线,才能守住核心的品牌客户,因为ODM公司是进入品牌客户的必经之路。
不管如何,卓胜微是国产射频芯片突围的核心力量且长期战略被看好,但短期内需平衡研发投入与盈利压力,长期则需在高端领域实现实质性突破。
唯捷创芯
从国产射频前端龙头企业卓胜微到国产射频PA龙头企业唯捷创芯,他们都有着类似的遭遇和经历,中低端国产替代已经完成,市场竞争已经演变为替代国产,面对这样的竞争决策,唯捷创芯陷入两难选择。
回到2022年这个时间点,选择毛利还是选择营收规模,对于唯捷创芯的经营者来说太难了,但唯捷创芯还是选择了毛利,两年下来的结果却不如人意。2024年财务数据:营业收入21.03亿元,同比下降29.46%;归母净利润-2372.51万元,同比下降121.13%;毛利率23.75%,同比下降4.09个百分点;经营活动现金流-3.18亿元,同比下降142.79%。2025年第一季度财务数据:营业收入5.09亿元,同比增长10.24%,归母净利润:-1812.76万元,亏损同比扩大超200%(上年同期为-537.3万元),毛利率21.26%,同比下降24.24个百分点。
唯捷创芯的成功有迹可循,它是国内PA(射频功率放大器)行业的领先力量,产品性能及质量受到小米、OPPO、Vivo等客户的广泛认可。唯捷创芯紧跟市场需求,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公司在射频功率放大器领域表现出色,占主营业务收入的79.68%,其中4G PA市场份额超过40%,5G产品市场份额达30%。
随着国内竞争加剧,4G PA的价格越打越低,为了守住毛利,唯捷创芯最先放弃的是ODM市场,转而加大投入研发L-PAMiF模组和L-PAMiD模组,拓宽新的市场空间。
多年来,在手机射频PA领域,唯捷创芯一直占据着优势,除了自身产品性能稳定和质量可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背后会有其投资股东MTK平台的支持。但到了ODM公司这里,影响力和推动力明显减弱,在性能和品质都满足的提前下,价格是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加上这两年国内手机品牌公司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降低成本,国内手机品牌公司把更多的项目转到ODM公司,这样一来,手机品牌公司的出货量在下降,ODM公司的出货量在增加,再加上三星品牌将中低端手机转到国内ODM公司,ODM公司的出货量实现了大幅增长。
接着,唯捷创芯营收出现了下滑,公司一直在盈利和亏损之间摇摆。相反,其他射频PA公司营收都在增长,从销售规模来看,飞骧2024年全年营收区间为21.15亿至25.30亿元,超过唯捷创芯21.03亿营收,成为新的国产PA龙头。
实际上,唯捷创芯国产射频PA龙头的地位并没有被动摇,其综合研发实力、团队规模、客户基础、现金储备都是其他国内公司不可与之相比的。但公司的现状也比较尴尬,在Wi-Fi FEM上比不过康希通信,在4G PA低成本竞争上比不过飞骧和昂瑞微,在射频开关、Tuner、LNA、DiFEM上比不过卓胜微,在L-PAMiF模组和L-PAMiD模组上比不过慧智微,5G Phase5N PA成为唯捷创芯最核心的大本营。
唯捷创芯在行业人的心目中一直是一家好公司,从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可以看出,公司经营策略已经做出调整,虽然毛利率有所下降,但营收开始出现增长。可以预见,国内射频PA的竞争会更加残酷。
慧智微
一路走来,慧智微始终选择一条技术创新之路,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原始创新需突破“无人区”,缺乏可借鉴的路径,且技术积累需长期投入,短期内难以见效,所以技术创新需承担高额研发成本。慧智微的连续亏损不无原因,其承受的压力也由此可见,付出终有回报,慧智微在射频前端芯片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可重构射频前端技术是慧智微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自主创新的架构设计和材料体系组合,在性能、集成度及成本控制方面形成差异化竞争力。采用“绝缘硅(SOI)+砷化镓(GaAs)”混合架构,结合SOI材料在复杂电路集成上的优势与GaAs材料的高功率、高线性度特性,突破国际厂商专利壁垒。自主研发的AgiPAM®平台通过模拟预失真(APD)技术和可重构功放设计,支持多频段、多模式及多载波的4G/5G系统,实现硬件复用与灵活配置。
基于可重构技术,慧智微在L-PAMiD模组和Phase8L方案上实现了突破。尤其是慧智微的Phase8L L-PAMiD高集成模组与国际厂商同时、同质量产,性能、可靠性和客户验证进度均达到国际水平,成为国内唯一可完整替代国际厂商同代产品的供应商。这种技术上的突破不仅提升了国产射频前端的整体水平,也增强了国内外客户在供应链的选择权。
高集成L-PAMiD模组的国产化,曾是国内移动通信产业链最难啃的“硬骨头”——其技术复杂度高、设计与生产壁垒高,国内终端厂商长期依赖于国际供应商。为了攀登射频前端新高峰,慧智微全力研发Phase8L L-PAMiD模组,在Phase8L L-PAMiD设计中,Qorvo凭借ALL in One全集成架构和自研小型化WLP滤波器的使用,将模组面积压缩42%,极大提高了小型化、集成化的技术门槛。慧智微利用其独特的技术架构,在2024年成功与Qorvo同时推出Phase8L方案,全面支持5G NSA/SA模式,已导入国内品牌手机客户并实现量产。
慧智微Phase8L L-PAMiD产品的突破,意味着国产射频前端实现了全系列国产可替代,更是射频前端领域对国际厂商的技术平权,提升了国内外客户在供应链的选择权。
在全球化布局方面,慧智微于2024年成功进入三星自研核心供应链体系。根据Counterpoint发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三星智能手机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一,占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量的19%。值得关注的是,三星智能手机70%采用自研设计生产模式,剩余约30%由ODM厂商承接。慧智微凭借高性能、高可靠性、高质量的产品突破三星自研供应链,为客户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
随着可重构自主技术体系反哺效应的逐渐显现,慧智微有望在2025到2026年实现从国产替代参与者到射频方案引领者的角色转变。未来射频前端市场存在两大增量空间:
预计n79频段产品区间进一步下沉,将推动中端机型对n79频段的加速普及;
国产L-PAMiD模组的渗透率持续提升。基于慧智微在5G L-PAMiF的领先地位,以及Phase8L L-PAMiD的产品和技术的先发优势,有望在5G射频市场新一轮格局重塑中,实现从技术领跑者到产品商业领先的战略转变,满足品牌客户定制等多样化需求。
在公司经营策略上,慧智微也做出了调整,在向上突破还是向下内卷的选择上,慧智微选择了高端突破,在2024年底砍掉部分低端产品线,更聚焦L-PAMiF模组和L-PAMiD模组,财报显示,公司总人数也从去年的304人缩减至今年的258人。
写在最后
市场竞争必然要经历各种挑战和磨难,迎难而上,穿过眼前的暴风雨才是正途。国内射频前端的竞争,既是技术和产品的市场竞争,更是资本的消耗竞争,往高端做研发要烧钱,往中低端卷市场也要烧钱,最终资本决定胜负。
2025年才真正拉开国产射频前端淘汰赛的序幕,越近尾声,竞争就越残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半导体行业观察 (ID:icbank),作者: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