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评论员 刘柯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0.8%。值得关注的是,工业企业利润去年全年为同比下降3.3%。今年前两个月,工业企业利润也下降了0.3%。也就是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在3月份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向上拐点,一举扭转了自2024年三季度以来,企业累计利润持续下降的态势。
如果单纯看整体数据没有多大说服力,我们来看看一些主要行业的细分数据。
从今年一季度出现增长的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利润同比增长40.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3.6%,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4.2%,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9.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7.5%,纺织业增长7.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2%;从一季度出现下降的行业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0.4%,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3.1%,汽车制造业下降6.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4.2%,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47.7%。
分析这些行业数据,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部分上游产业的利润在增长。比如农副食品加工业,其中有一定的春节消费因素,但也确实出现了行业景气度上升的态势。如果我们再结合一季度和4月份的CPI数据来看,拉动CPI的很大构成是食品消费,也能契合农副食品加工业的景气情况。
再比如,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这些都属于工业的上游产业,其利润恢复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下游需求增加,二是随着需求的复苏,景气度会逐步传递到中下游产业。此外,很多人衡量经济回升的前置指标,就是看工程机械的细分指数,挖掘机销售增长,则意味着经济景气度的回升。
我们再看看工业制造业利润回升的科技含金量,该指标是衡量高端制造业回升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今年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利润由前两个月的同比下降5.8%转为增长3.5%,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达14.3%,拉动当月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2.8个百分点,成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这一数据需要重视,如果工业企业利润的回升主要靠的是高技术制造业的拉动,则这种回升的可持续性就更强。
具体来看,一季度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利润增长23.9%;人工智能火爆带动了智能消费设备制造、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63.7%、59.9%、55.3%。这些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也是工业制造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领域。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将引领工业制造业整体提质升级,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可以看到,A股市场早已发现了这种改变。今年外资持续看好中国资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看好中国高科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从目前已披露的A股上市公司2025年一季报来看,QFII大量买入高科技上市公司。
截至4月25日,在近200只QFII新建仓的上市公司中,机械设备、化工和电气设备等行业占绝大多数。要知道,此前外资最喜欢的中国企业都是依附于人口红利的大消费个股,科技含量并不高,而现在外资态度的转变,比较能说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