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还在房企裁员
创始人
2025-04-29 09:22:20
0

请你提供相关的具体内容呀,没有具体信息我没法准确写出是谁在房企裁员呢。比如是哪些房企在裁员、裁员的规模、涉及的岗位等相关细节,有了这些我才能更好地进行描述哦。


很久没看榜单了,最近一个数据却让我很惊愕。


关于2025年一季度的地产销售榜上,排名第一的保利发展销售金额630亿,整个榜单超过300亿的不过7家房企。


而把名单拉至末尾,曾经引以为傲的房企百强榜,如今踏入门槛不过区区12亿,所以你会发现什么是如今行业现状。



一边房企销售份额在快速下降,另外对于地产人而言,还要面临“要么失业,要么降薪1/3”的极限二选一。


今年单盘主义大会我们说过,在前面三年行业经历巨大泡沫破灭之后,地产次生灾害,仍然在高频发生。


所以在这个还夹带着些许寒意的4月,眼见着放出年报的开发商越来越多,而当客户乃至房企也都对拿地、营销排名逐渐脱敏。


作为一直以来专注地产领域,还是忍不住想问出这个问题:地产人还在消失么?以及又是哪些房企还在……裁员?


一、近80%的房企还在继续裁员


整理之前我大致有预期。


其实早在去年年底就在《2024年统计年鉴里》看到,自2019年房企从业人员巅峰时期的293.7万人跌落到2023年的200.2万。


五年时间,大概90万地产人选择离开。


但没想到的是,即使行业人员不断撤退的当下,房企裁员情况依然比想象中更加猛烈。


统计19家房企中有15家都在裁员,占比约80%。


整理自:各房企年报


规模房企如保利置业、万科、融创、越秀、绿城中国、招商蛇口、中国金茂……无一不是如此。


其中裁员比例超20%的共三家。


一个是领地控股,本就不多的928人也变成今年585人,裁员高达37%,同样还有越秀地产也在去年缩减4120人。


但也都没有这家房企狠:碧桂园。


是不是突然有点陌生,对于这家昔日宇宙房企,自2023年暴雷背负起“恒大级”万亿负债(恒大负债2.43万亿,碧桂园1.43万亿元),这些年碧桂园似乎有点沉寂已久。


但再次被提及却是在裁员名单上,从2023年的4.3万人,到截止2024年12月的2.3万人,对比减少2万人。


换句话说,过去一年,碧桂园裁掉了自己近一半的员工,究其原因最容易想到是营收下降。


事实也确实如此,这几年碧桂园不断合并区域公司减少成本消耗,甚至因为拖欠供应商,对帝欧家居以房抵债。


整理自:碧桂园年报


而之所以会如此规模裁员,是去年碧桂园的主营业务就没有一个在赚。


要知道一直以来碧桂园走的就是三四线农村包围城市,房价本就不高。


2024年销售均价大概在7872元/平,于是叠加去年交付量较少在38万套,地产开发收入下降37.2%来到2457亿,连带着科技建筑也下降36.3%。


如今写在碧桂园年报都不是因城施政,而是持续优化组织架构。


来源:碧桂园年报


转由“一盘一策”精细化管控。


年内行政费用同比去年下降27.4%,所以当主营业务都在减少,对于碧桂园最快准狠的或许就是裁员降成本。


但单有降本可不够,更关键还得增效。


这也涉及到第二点,就是裁员有没有可能还和人均产值有关。


简单来说也就是一年内企业总产出与所投入的劳动数量的比值,人均产值越高,说明这个公司的每位打工人都是产出高手,反之则可能存在企业员工冗余。


注:人均产值=总营收/企业总员工数,粗略计算仅供参考


而整个2024年人均产值超1000万/人的仅4家房企,其中就包括裁员后的碧桂园。


2024年碧桂园营收为2528亿,在对比去年下降37%的基础上,正是因为砍掉一半员工后,人均产值反而实现逆袭,从原来的929万/人来到2024年的1109万/人。


但更想说的其实是这个:滨江。


什么叫断层领先?


我特意找了2023年几家人均创收靠前的互联网大厂作为参照,虽然去年滨江同样裁员43人,比例在2.5%。



但去年滨江这1664名员工有多牛,人均产值高达4156万/人,领先第二名的绿城每人超2300多万,是互联网高效代表拼多多的2倍还多,作为地产传统行业实在难得。


而早在2023年的年报中,滨江也直言不讳。


来源:滨江年报


点名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一就是人员优势。


截止2023年末,公司房地产板块员工1076人,如果按照全年1534.7亿元全口径销售额计算,人均销售额1.43亿元,当之无愧房企的人效之王,也难怪滨江成为如今TOP10房企中唯一的民营企业。


与此同时另一边,也被我注意到还有一家人均产值较低的房企:美的置业,2024年人均产值仅40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本就以电器起家的美的置业已于2024年10月从上市主体剥离房地产开发及销售业务。


还能被保留也就物业管理,占总业务49%,也是因为近三年美的置业的销售额以及销售均价直线下滑。


整理自:美的置业年报


整个2024年前9月美的置业合约销售额约284亿元,较同期下降47%。


公司员工也裁去939人,仅剩不到1万人。


此时的美的置业更像是这个时代下跨界房企的一个缩影。当地产业务不再赚钱,便舍弃地产重回老本行,而这种操作对于集团下的地产人员无异于团灭级别。


房企裁员的阵痛也还在延续,但也因为越来越多房企不断走向降本增效。


二、降薪,反而出现两个极端


其中最意外的,就是裁员似乎也并非全无好处,从这次统计10家代表房企来看,有一半以上的地产从业人员,人均年薪反而开始涨了。


整理自:各房企年报计算,仅供参考


除了富力地产和绿城管理有稍微下调以外,整体降低范围也控制在约2万/人。


其余大部分房企平均到个人年薪都在上扬,但背后的代价也是巨大。


第一,涨薪最多的三家房企基本也是裁员。最多的,分别为领地控股、碧桂园和美的置业,领地控股比之去年上涨5.84万/人,背后是仅剩585位员工。


第二,地产人总薪酬正在跌落神坛。


作为曾经外人眼中的高薪职业,过往给地产管培生毕业首年年薪超20w+的也不在少数。


而截止目前为止,还能超过这个数的也就领地控股(27.18万/人)、越秀地产(20.11万/人)两家,这还是整个公司所有员工年薪的平均值。


更夸张的富力,年薪仅8万元。


前段时间富力旗下广州富力空港假日酒店,虽为四星级酒店起拍价约2.77亿元,七折也无人出价最终流拍。这位曾经收购万达旗下73家酒店,完成刻在整个中国地产史的世纪成交,一跃成为“全球最大豪华酒店业主”。如今富力地产7年时间减少近70家酒店。


即使从最新年报来看,2018年到2022年,富力的酒店业务亏损从4亿多元增长到15亿元。


整理自:房企年报


2023年虽然酒店行情有所好转,但到了2024年亏损额来到历史新高26.19亿,比2023年亏损扩大近3倍。


泥潭之下富力员工的薪酬自然也跌落谷底。


但好歹因为人数减少,总体而言平均到员工年薪还是有微涨。


真正降薪最多的,是这些年的地产高管。


整理自:房企年报


大部分公司一把手普遍降薪在50%~70%,最具代表的万科前老板郁亮。


事实上,在2008年万科业绩下滑之际,万科就已经率先在企业管理层中实行降薪措施。


而在2021年,郁亮更是直接宣布个人自愿放弃2021年年度全部奖金,并且取消集团合伙人层级,所有人都要下沉到前线。


2022年~2024年郁亮个人薪酬一路下滑:393.5万元→127万元→33.6万元。


整理自:万科年报


甚至在最新万科年报我们看到,自2024年2月起,郁亮、解冻、祝九胜自愿领取月薪税前1万元,所以上述三人税前薪酬。


除工资外,也就是公司为其缴纳的“五险一金”,同样还有深陷财务危机的碧桂园。


整理自:碧桂园年报


也早在2023年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惠妍、总裁莫斌等四位高管,就主动提出降低年薪至12万。


某种程度上来讲,老板领头降薪也算是给到公司自上而下共度难关的感觉。



那么都是哪些人被裁,又是谁在逆势招人?


以往我们提到过地产裁员是存在一条顺序链的,叫做拿地为王,项目为王。


所以根据完成项目的优先级,在地产行业这条裁员链条是这样的:从投拓开始——然后设计——到工程成本运营——最后是营销。


地都不拿了,负责前端开发的投拓以及项目设计端口的景观、建筑、精装是最为危险的,工程至少可以等到做完项目之后再议。


而今年不太一样的是,地产最重要的营销,最近压力有点大。


这是新城控股和金地集团披露的近两年的人员变动。


整理自:新城控股、金地集团年报


可以看到有两类人的人员变动在这两家房企之间都比较突出,除了普遍被裁掉10%的行政人员。


另一类裁员在约15%,就是营销了。


于是我采访了下地产营销的同事,据他所说大致有两个原因。


一则项目开盘量在减少。


以往地产营销是没有“家”的,项目在哪就是家,我见过最夸张的地产营销人一年可以搬家22次。


而据CRIC调研,今年4月28个重点城市预计新增商品住宅供应面积559万方,同比暴跌48%。


上海、深圳供应几近停滞。


但更重要的,这个行业的营销正在被渠道“绑架”。



今年我们看到即便是全国楼市公认最为健康的上海,2024年市场份额渠道渗透率突破60%,新房库存53887套也创下近4年新高。


伴随行业市场份额被裹挟,渠道化开始不断侵蚀整个房地产产业链,而对于地产营销人感受只会更强烈。


朋友告诉我现在的售楼处一线人员为了抢夺客户,不惜一个个亲自去维系和中介门店的关系。


是的,甲方主动维系乙方。


而这也导致营销的话语权逐渐势弱,大量营销人转行,去卖奢侈品、卖保险,甚至营销总转行做中介。


所以,下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是:贝壳,才是这波裁员的最大赢家。


整理自:各房企年报


整个2024年贝壳不仅营收高达935亿元,同比增加20.2%,体现在员工数量上。


在2023年员工数量就达到11.6万,2024年再次增加1.87万人,人员增量领先目前所有房企。


无论是截止2024年的门店数量为5.2万家,还是近50万经纪人数量,对比去年都在10%以上增幅。


为什么撬动起这样的增量,或许可以从贝壳去年的收入看出一点端倪。


整理自:贝壳年报


其中的房屋租赁服务最猛,仅仅一年时间过去,净收入增长近135%。


而收入增长背后,是去年租赁房源肉眼可见的激增。


房屋租赁服务在管总房源:2023年超21万套→2024年超43万套。


省心租在管房源:2023年超20万套→2024年超42万套。


所以你说为什么贝壳还敢逆势再招1万人,背后其实是对存量房的二次盘活,还能相中租赁这块大蛋糕。


那么对于房企呢,也有一个趋势:代建。


作为地产代建的排头兵绿城管理,也在去年扩招321人,此外2024年营收34.41亿元,同比增长4.2%。曾经这个小众赛道也在被更多开发商渗透。


根据克而瑞显示,整个2024年代建渗透率达6.6%创四年峰值,可以看到绿城管理代建项目多且更广范。


在武汉、杭州、天津、长沙等城市均有5个及以上的项目,其次还有一些典型的深耕+扩张类。属于正处于立足、深耕某城市的基础上向外扩张的阶段,代表性为金地管理、龙湖龙智造等。


四、裁员背后也在衍生行业趋势


所以今天为什么要和大家聊裁员,不是纠结数字的变化,关于裁员过去几年也早已成为行业共识。


但比裁员更可怕的是对于问题本身的麻木。


毫无疑问房地产是过去20年最好的一个赛道,几乎不犯错的人都能够赚到超过其他行业的双倍薪资。


这是行业给到从业者的红利,但是这股红利伴随着行业转型也一并消失了。


但是然后呢,本质上透过如今人员的变动,其实可以窥视出即使在行业缝隙里,仍然可以细分出各种各样的解题方式。


为什么滨江可以把人均产值做到行业最高?


为什么贝壳可以通过租赁业务逆势扩招?


又是为什么看似有点伪命题的代建,也能淌出不一样的路?


我们常常感慨时代的变化之快,但你会发现总还有那么一些人是真的以客观的姿态,主动拥抱整个行业的变化,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坚定不移的执行力。


所以,对于那些还留在行业的人,还在牌桌的人,也是真正还在践行“活下去”的地产人。


趋势本身比裁员这件事更有意义,不是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做酒店机器人的云迹科技三年亏损... 据《中国新闻周刊》4月28的报道,此前已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的北京云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过去三年在...
欧洲“能源孤岛”陷入大停电,再... 欧洲“能源孤岛”陷入大停电,这一事件犹如一记重锤,再次敲响了电网安全的警钟。在这个能源紧密相连的时代...
中韩半导体ETF:4月28日融... 证券之星消息,4月28日,中韩半导体ETF(513310)融资买入2765.4万元,融资偿还4669...
韩国“明日独角兽”企业代表团访... 韩国创业生态领军机构之一的韩国创业论坛KOSFO(Korea Startup Forum)于日前携十...
赛力斯拟赴港上市,去年扭亏为盈... 红星资本局4月29日消息,4月28日,港交所披露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力斯”,6011...
多地放宽公积金贷款年龄上限,香... 1、商务部等6部门:优化离境退税支付服务,将现金退税限额上调至20000元人民币 36氪获悉,4月2...
核电狂飙,“新基建之王”易主? 近年来,核电行业呈现出狂飙之势。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核电以其高效、稳定、清洁的优势,逐渐成为电力供...
阳光电源:4月28日融券卖出1... 证券之星消息,4月28日,阳光电源(300274)融资买入3.1亿元,融资偿还3.87亿元,融资净卖...
今年五一,旅游业没有奇迹 今年五一,旅游业并未呈现出人们期待的“奇迹”。往日热闹的景区,如今虽仍有游客穿梭,但数量相较以往已明...
银行理财,规模缩水8100亿!... 近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2025年一季度)》显示,截至202...
川恒股份:4月28日融券卖出4... 证券之星消息,4月28日,川恒股份(002895)融资买入2649.17万元,融资偿还4123.25...
降本增效持续优化,荣昌生物大拐... 来源 | 医药投资部落 2025年4月28日,荣昌生物如期发布了2025年的一季报。 如果说,202...
新能源车ETF:4月28日融资... 证券之星消息,4月28日,新能源车ETF(515030)融资买入349.39万元,融资偿还771.3...
中集集团:多业务实现增长 一季... 4月28日,中集集团(000039.SZ,2039.HK)披露2025年一季度报告。 报告期内,集团...
碧兴物联:4月28日融资买入5... 证券之星消息,4月28日,碧兴物联(688671)融资买入55.88万元,融资偿还190.17万元,...
生物科创领航50企业榜单揭晓 ... 中新网北京4月28日电 (记者 张素)28日,北京、苏州、深圳三地联动揭晓生物科创领航50企业榜单。...
透视券商年报:10家券商自营收... 出品|搜狐财经 作者|汪梦婷 2024年,券商行业在阵痛中实现“困境反转”。 据统计,去年有5家券商...
中仑新材:4月28日融资买入2... 证券之星消息,4月28日,中仑新材(301565)融资买入260.42万元,融资偿还390.87万元...
我国将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有关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开...
日本正在集体退休,东亚的平衡会... 日本正在集体退休这一现象引发诸多关注。从表面看,大量退休人员离开工作岗位似乎会对其自身社会运行产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