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创业板第一股”特锐德(300001.SZ)发布2024年度报告,交出一份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的“成绩单”。财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3.74亿元,同比增长21.15%;归母净利润9.17亿元,同比增幅达86.62%;扣非净利润7.64亿元,同比增长89.48%。尽管数据亮眼,但细究财务数据间的勾稽关系,其财务结构和运营质量,仍可窥见多重隐患。
从历史业绩看,特锐德自2023年充电网业务首次扭亏为盈后,已连续两年实现净利润高速增长。公司“智能制造+集成服务”与充电网两大板块的协同效应逐步显现,尤其在新能源行业高景气周期下,其充电终端规模、市占率及全球化布局均居行业前列。然而,财报中“营业收入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变动背离”“研发投入占比下滑”等关键指标,以及应收账款高企、债务结构失衡等问题,暴露出企业高速扩张背后的深层次矛盾。
经营性现金流承压与债务风险叠加,毛利率下滑折射成本压力
从财报数据上来看,特锐德2024年经营性净现金流为13.15亿元,同比下降2.23%,与营收21.15%的增速形成明显背离。这一现象背后,是公司应收账款规模的持续膨胀。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应收账款达93.39亿元,同比增长19.27%,应收账款与净利润比例高达1018.88%。尽管公司此前曾解释称“客户结构以大型国企为主,信用风险较低”,但高企的应收账款仍加剧了资金周转压力,且可能因账期延长或坏账计提影响未来利润质量。
与此同时,公司毛利率下滑趋势值得警惕。2024年毛利率为25.92%,同比减少0.32个百分点,尽管净利率因费用控制提升至6.11%,但成本端压力不容忽视。
债务结构失衡则成为另一大风险点。报告期内,公司资产负债率66.17%,虽同比下降2.36个百分点,但短期债务占总债务比例高达84.64%,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分别降至1.16和1.07,现金比率更连续三年下滑至0.22,逼近0.25的警戒线。短期偿债压力陡增,叠加经营活动现金流对净利润覆盖能力减弱(比值从2023年的2.55降至1.4),公司或面临流动性收紧与融资成本上升的双重考验。
研发投入占比下滑,市场竞争加剧凸显护城河短板
在新能源行业技术迭代加速的背景下,特锐德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为3.74%,同比下降0.12个百分点。尽管研发投入绝对值增至5.75亿元,但相较于营收增速,技术投入强度显露出后劲不足。对比同行,国电南瑞等企业研发占比长期维持在6%以上(国电南瑞2024 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 20.99 亿元,占营收比 6.49%),特锐德的研发策略或难以支撑其在智能电网、超充技术等核心领域的持续领先。
这一短板在充电网业务中尤为突出。尽管公司以70.9万台公共充电终端稳居行业第一,但其核心竞争力仍集中于规模扩张,而非技术壁垒。例如,2024年推出的600kW液冷超充设备虽属行业前沿,但竞争对手亦加速布局同类产品;而充电桩利用率较低(2024年6月有投资者表示单根充电桩日利用率仅2小时不到)等问题,暴露了商业模式创新滞后。此外,公司曾通过会计调整“平滑”特来电的亏损数据,引发市场对盈利可持续性的质疑,进一步削弱了投资者对技术护城河的信心。
当前,新能源汽车充电行业已进入“红海竞争”。2024年国内公共充电桩数量同比增长31.3%,而特锐德市占率约为24%,较2023年无明显提升。随着华为、宁德时代等跨界巨头入局,以及中小运营商通过低价策略抢占市场,行业毛利率承压趋势难以逆转。若特锐德无法通过技术突破实现差异化竞争,其规模优势或将逐步被成本战稀释。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