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谢惠茜
4月25日,中国平安发布了一季报。财报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379.07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268.64亿元,同比增长5.0%。集团总资产突破13万亿元,达13.18万亿元。
寿险多渠道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财报显示,截至3月31日,平安集团个人客户数近2.45亿,较年初增长1.0%;客均持有合同2.93个,较年初增长0.3%。
其中,较为亮眼的是,寿险新业务价值强劲增长:一季度,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成128.91亿元,同比增长34.9%;按标准保费计算的新业务价值率32.0%,同比上升10.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平安寿险健康管理已服务近1,000万客户;截至2025年3月末,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75个城市,累计超19万名客户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高品质养老社区方面,截至3月末,平安已布局5个城市、共计6个项目,均陆续进入建设阶段,上海及深圳项目拟于2025年下半年正式开业。
平安产险也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851.38亿元,同比增长7.7%;实现保险服务收入811.53亿元,同比增长0.7%;整体综合成本率96.6%,同比优化3.0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平安还表示,将加快转型步伐,积极推动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技术在业务核心流程中的应用,持续优化运营和经营模式。
此外,一季度,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实现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1.3%,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截至3月31日,公司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超5.9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3%。
受市场变化、优化业务结构等因素影响,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37.09亿元,净利润140.96亿元。截至2025年3月末,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率1.06%,拨备覆盖率236.53%;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41%,较年初上升0.29个百分点。
医疗养老战略差异化赋能金融主业
财报显示,平安的医疗养老生态圈既创造了独立的直接价值,也创造了巨大的间接价值,通过差异化的“产品+服务”赋能金融主业。截至3月末,在平安近2.45亿的个人客户中有近63%的客户同时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权益,其客均合同数约3.37个、客均AUM达6.12万元,分别为不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个人客户的1.6倍、4.0倍。
平安健康和北大医疗集团能够赋能金融端的企业和个人客户,平安寿险等也受益于集团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权益。财报显示,一季度,平安集团医疗养老相关付费企业客户超4.2万家,平安实现健康险保费收入超385亿元。截至2025年3月末,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75个城市,超19万名客户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高品质康养社区项目已布局5个城市。
自营旗舰方面,北大医疗集团营业收入稳健增长:一季度营业收入约12.0亿元。其中,北京大学国际医院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5.5亿元,同比增长约9%,门诊量超过30.2万。合作网络方面,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提供“到线、到店、到家、到企”网络服务,覆盖医疗服务、健康服务、商品药品等资源。截至3月末,在国内,平安内外部医生团队约5万人,合作医院数近3.7万家,已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合作健康管理机构数达10.5万家;合作药店数近23.9万家,较年初新增超3,500家。
构建“953”AI科技底座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平安还通过构建“953”护城河来实施AI科技筑底:9大数据库日均数据处理量超10亿条,覆盖2.4亿金融客户,深度洞察用户需求,提高用户体验。平安沉淀海量数据训练大模型,持续深化金融和医养领域垂直领域大模型的建设,积累超3.2万亿高质量文本语料,31万小时带标注的语音语料,超75亿图片语料,语音、语言、视觉大模型场景准确率领域内领先。截至3月31日,平安集团累计获得人工智能国内外竞赛冠军45项,专利申请数累计达55,435项,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
科技赋能金融主业“降成本、提效率、控风险”。一季度,平安AI坐席服务量约4.5亿次,覆盖平安80%的客服总量,快速响应、解决消费者咨询、投诉问题,有效降低人工坐席成本;通过智能核保、智能理赔、智能续期,实现93%的寿险保单秒级核保,寿险保单闪赔占比达56%,寿险保单复效提升12%;同时持续提升风控水平,平安产险反欺诈智能化理赔拦截减损34.2亿元,同比增长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