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宇树科技”,是怎样被财阀毁掉的?
创始人
2025-04-25 19:02:01
0

很抱歉,仅“宇树科技”以及其被财阀毁掉这样模糊的信息,无法确切知晓具体的过程和原因。可能存在多种情况,比如财阀利用其在资本、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对宇树科技进行恶意打压、并购或限制其发展资源,导致其难以正常运营和拓展业务;也有可能是财阀通过不正当竞争手段,窃取宇树科技的技术或商业机密,使其失去竞争优势而逐渐衰落。但要详细准确地阐述其被财阀毁掉的过程,需要更多的背景信息和具体事例。


2001年,东京秋叶原,国际机器人展览会现场人头攒动。


在人群中,来自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的机械工程教授吴俊昊,第一次近距离见到了日本最先进的人形机器人:本田的ASIMO和川田工业的HRP系列。


那是一次震撼人心的邂逅。


ASIMO迈着轻盈流畅的步伐,挥手、躬身、甚至与观众互动,每一个动作都与人类相差无几;HRP系列则完美而流畅地执行各种复杂任务,展现出日本在机器人控制算法、机电系统集成上的深厚实力。



彼时的日本,正处于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巅峰。早在1973年,日本早稻田大学就开发出了WABOT-1机器人,被视为全球第一个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而吴俊昊面前的ASIMO机器人诞生于2000年,已经经历四次迭代。在那时,全世界一半的机器人都是“日本制造”


站在展台前的吴俊昊,久久不语,眼神中写满了惊叹。


那一刻,他清晰地意识到,韩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不仅落后于日本,更落后于整个时代。与此同时,另一个念头悄然生根:“为什么韩国不能造出这样的人形机器人?”


在这之后,他创立了韩国人形机器人最引人瞩目的企业;而这家企业的沉浮,也与韩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历程紧紧交织在一起。


一、高光时刻


从东京回到首尔之后,吴俊昊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韩国也一定要造出属于自己的人形机器人!


然而,当时的韩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几乎一片空白。既没有成熟的技术,也没有产业配套支撑。


单枪匹马的吴俊昊,既没有资金,也没有企业背书,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身为延世大学机械工程学硕士、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院士积累的多年技术经验。


由于缺乏资金,他从朋友处筹集了一笔钱,用这笔启动资金建立实验室,组建团队。就这样,一个五人小团队,在狭小的实验室里,从零开始造“人”。这便是韩国日后唯一上市的人形机器人企业Rainbow Robotics的前身。


2004年,吴俊昊的实验室里,韩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终于诞生。它被命名为:HUBO


这台机器人身高125厘米,拥有20多个关节驱动器,可以自主行走、转向、挥手。尽管性能上仍然无法与日本的ASIMO匹敌,但它代表了韩国人形机器人史上“从0到1”的历史性突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HUBO不仅是一台机器,它更是韩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理想主义的化身。


“我们连马达都没有现成的,只能自己绕线;控制器烧坏了,调算法几乎靠逐行修改。”回忆起开发历程,团队成员至今记忆犹新。


尽管条件艰苦,2010年,吴俊昊仍然带领团队,在HUBO的基础上推出了HUBO2。


这次迭代之后,机器人更加轻巧,动作更自然,关节控制也更加稳定。它可以小跑、躬身、自主保持平衡,甚至能模仿人类动作进行简单互动。


资金短缺让研究团队难以自主生产零件,因此,HUBO2的性能与ASIMO相比略逊一筹。“我们只能用现成的电机、减速器等零件进行组装。”吴俊昊在接受《工业机器人》杂志的采访时说道。


但即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HUBO2仍然带领韩国走向了人形机器人的巅峰。



2015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召开全球机器人挑战赛,比赛模拟灾难救援场景,参赛机器人需要完成开门、开车、破墙、攀爬楼梯、操作电钻等复杂动作。这对机器人的机械控制能力、算法能力、传感能力都是严峻的考验。


在大部分人的不看好下,吴俊昊和他的团队带着HUBO2参赛了。

 


比赛一开始,HUBO2就展现出惊人的稳定性,最终以44分28秒的成绩,击败麻省理工、卡内基梅隆、波士顿动力等顶尖院校和研究机构,夺得冠军与200万美元大奖。


这不仅是属于韩国人形机器人的高光时刻,更是一支顶尖团队单枪匹马,挑战全球顶尖团队的科技奇迹。


消息传回国内,韩国一片欢腾,政府则趁热打铁,将“K机器人经济”(K-Robot Economy)列为国家九大产业增长引擎之一。人形机器人,一度被视为推动韩国经济增长的下一个科技奇迹。


但令所有人都没能想到的是,这次高光时刻,宣告的不是韩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起点,而是顶点。


二、停滞十年


2024年,中国的宇树科技机器人登上春晚舞台,跳起了“二人转”。这段表演很快通过Youtube传播到全世界,在全球引起热议。


在评论区,一位韩国网友的评论尤为醒目:“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已经进化到有如科幻片的程度,而我们的政府只知道拨款培养医生和律师,韩国已经彻底掉队了。”



学术界也传来了类似的声音。韩国成均馆大学教授崔赫烈指出,“十年前,韩国每次发布新技术都会吸引中国企业前来观摩效仿,而现在,角色完全反转了……政府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支持已经停滞了十年。”


这一切,并非偶然。


2015年,HUBO2在DARPA挑战赛上夺冠,一时风光无限。但现实问题很快接踵而至。


HUBO2造价昂贵,缺乏标准化组件,维护困难,因此仅适用于供政府或军事定制。吴俊昊曾经透露,在Rainbow Robotic一批提供给韩国军方的订单中,人形机器人的售价高达每台40万美元。


想要走向量产,必须要有成熟、完备的制造体系作为支撑,而这恰恰是韩国制造业所不具备的。


韩国本土至今都没有一家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机器人专业制造商。据韩媒《中央日报》报道,韩国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大部分都只能依赖进口,尤其是最为关键的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等,对日本的依赖度极高,部分零件的进口依赖度甚至达到了惊人的70%。



过度依赖进口的直接恶果,就是导致韩国人形机器人价格居高不下,在国际市场上难以形成竞争优势。


早在2015年,吴俊昊就不无苦涩地说:未来五年,我们的产品或许只能用于救灾、军事行动等特殊场景。这句话,既是对人形机器人市场的预判,也道出了对产品落地的无力。


制造业的短板,让韩国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被扼住了咽喉;而韩国以财阀为主导的资本结构,对相关企业来说也是举步维艰。


官网公开资料显示,Rainbow Robotics自2017年起便开始转型,逐步放缓对人形机器人的研究,转向投向协作机器人与自动化设备市场。


表面上看是研究方向的调整,实际上却是对资本环境的无奈妥协。


在韩国,真正掌握大量资金的是大型财阀集团。而他们对结构简单、投入少、落地快的工业机器人情有独钟。工业机器人只需要简单训练,掌握工业生产的基本动作即可,显然比投入周期长、训练成本高昂的人形机器人更划算。

 


2023年,三星收购Rainbow Robotics,明确表示:该公司的技术将主要应用于提升三星工厂的自动化能力。从此,Rainbow Robotics由人形机器人的全球前沿企业,变成了三星集团旗下的一个自动化部门。


这并非孤例。现代汽车集团在收购波士顿动力后,同样并未继续推动其Atlas机器人在科研和服务场景中的进一步探索,而是将其主要用于汽车零部件搬运。这些原本代表未来想象力的机器人,最终都被纳入财阀的效率系统中。


更加棘手的是,近些年来人工智能人才的流失,正在严重削弱韩国人形机器人企业的未来。


众所周知,随着人形机器人越来越复杂,而人工智能技术是其中的“大脑”,占据重要作用。因此,毫不夸张地说,谁拥有人工智能人才,谁就占据了未来的技术优势。


韩国的人工智能人才基础并不差。斯坦福大学数据显示,韩国每10万人中拥有10.2项AI相关专利。但OECD报告指出,韩国也是“AI人才净流出国”——2023年每1万名AI人才中,净流出0.30人,与意大利、墨西哥等国比肩。而美国、英国等科技强国,却是人工智能人才的净流入国。


在一项对机器人企业的调研中,26.8%的韩国公司表示,目前最大的困难是“研发人才不足”。人才流失,技术断档,已经直接损伤了人形机器人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


直到2023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专利榜上,中美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而韩国只有现代集团旗下的一家公司上榜。



如今,美国凭借多年深厚的技术积淀,成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领跑者;而中国则依托“工业克苏鲁”的制造业实力,和国家战略投入,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了“弯道超车”。


而曾经一度领先的韩国和日本呢?韩国虽然拥有出色的科研人才和学术实力,却始终未能构建起完整的技术生态,从而限制了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全球竞争力。而日本错失了整个AI时代的门票,在人形机器人时代奋起直追,但也终究是回天乏术。


人形机器人,从来不是一个实验室、一个团队就能推动的产业,它需要整个国家的系统协同:制造业实力、人才培养能力、投资环境、产业生态,缺一不可。


当年的实验室中,吴俊昊们孤身奋战,点燃了人形机器人的火种,但这把火炬,最终在寒冷的现实中逐渐灰飞烟灭。


三、不只是故事,更是一面镜子


尽管如此,故事并未结束。


4月14日,韩国《中央日报》报道称,韩国政府和产业界联手,正式成立“K-人形机器人联盟”,意在重振旗鼓,缩小与中美两国在机器人技术上的差距。


这个由政府牵头的组织,汇聚了韩国40余家产学研机构,高校和研究院,打破了产业停滞的十年沉寂,目标是通过资源整合和技术协同,让韩国在2030年之前重返人形机器人第一梯队。


曾经在国际舞台风光一时的Rainbow Robotics公司,也在其中重新找到了新的定位。它正在与三星集团深度合作,开发面向未来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并探索AI与机器人的深度融合。


从五人团队的孤军奋战,到国家层面的产业协作,Rainbow Robotics走过了韩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起伏的全过程。


与此同时,韩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推动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建立技术标准体系等,试图补齐产业短板。重建更强韧、更完整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


这一次,韩国不再幻想依靠某个实验室或某个工程师来“逆天改命”。而是尝试通过政府、企业、高校的合作,共同重建产业基础。但受制于种种短板,韩国距离重回牌桌,仍有漫长的路要走。


韩国人形机器人沉浮的故事,不只是故事,更是一面镜子。


近几年,在最新一波人形机器人全球热潮中,中国的崛起速度令人惊叹。


然而,不同于韩国技术先行、产业滞后的路线,中国始终通过政策引导,推进人形机器人相关产业协同发展,齐头并进。


摩根士丹利发布的《人形机器人100强》报告指出,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100家上市公司中,有73%都位于亚洲,而亚洲的56%都位于中国,这些覆盖精密零件制造、人工智能、电子元件等领域的公司,成为了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的底气。


一方面,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大模型企业纷纷涌现,凭借强大的算力,为人形机器人赋予大脑;另一方面,在减速机、伺服电机等关键部件上,中国制造也正在凭借强大实力,实现国产替代突破,逐渐补齐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条上的每一环。


中国正试图实现的,不只是人形机器人技术上的并驾齐驱,而是凭借AI、大模型与产业链整合的优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弯道超车”。


结语

 

从高光到沉寂,韩国人形机器人十年的跌宕历程,并不是特例,而是如今全球科技领域竞争的缩影。


在人形机器人这样高度集成的科技领域中,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技术层面,更是对综合国力、制造能力、产业生态、投资环境、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全面考验。


今天的科技竞争,早已不再是某个教授、某个实验室就能改写格局的时代,而只属于那些拥有强大制造根基、产业协同能力与国家战略耐力的玩家。这是韩国彼时所缺失的,也是许多小国如今难以追赶的。


中国正在以自己的方式,逐步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当科技的梦想有了工业实力的支撑时,科技的火种才可能真正燎原。


而这,正是吴俊昊们当年拼尽全力,仍未能等到的未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星海情报局,作者:星海老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关税对美冲击已现:洛杉矶港卡车... 近期,关税对美产生的冲击已初现端倪。以洛杉矶港为例,其卡车运输量大幅下跌 23%。这一数据的背后,反...
一部没有火起来的网络小说引发的... 一部本应大火的网络小说却未掀起波澜,引发了诸多财经思考。从创作者角度看,或许是营销投入不足,未能将作...
君禾股份2024年净利润倍增 ... 4月25日,君禾股份同时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2024年...
能链智电:股价动荡与高管言论背... 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浪潮中,能链智电作为充电服务领域的参与者,近期因股价剧烈波动和高管言论引发市场...
林俊杰情歌被爆改“牛马进行曲”... 近日,林俊杰的情歌竟遭遇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改造”,被爆改成了“牛马进行曲”。这一转变引发了广泛关注与...
消费市场保持升温势头 在一系列提振消费政策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消费整体状况持续改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
全球洞察|罗兰贝格高管:现行政... 罗兰贝格全球管理委员会联席总裁 戴璞 观点速览 ·现行经济政策令美国“名利双输” ·经济全球化回不到...
过会近2年,IPO终止! 4月25日,深交所官网显示,因厦门渡远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渡远户外)以及保荐机构国泰君安...
乘联分会秘书长最新发文:1—3... 中国进口车进口量出现同比大幅下滑。 4月26日,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中国进口车进口量从201...
胃病、闭经、湿疹、失明:藏在疾... 胃病、闭经、湿疹、失明,这些看似不同的疾病背后,往往隐藏着情绪问题。胃病可能源于长期的焦虑与压力,胃...
为什么全球中产,周末都要去河北... 全球中产周末都要去河北,主要是因为河北拥有独特的魅力。河北有着广袤的自然景观,如秦皇岛的碧海金沙,周...
结婚人数再次下降,国家出手了 近年来,结婚人数再次呈现下降趋势,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结婚率的走低,不仅影响到家庭结构的稳...
OpenAI继续商业化狂飙:要... OpenAI 正开启商业化的狂飙之旅。据悉,其计划凭借 Agent 在未来 5 年赚取高达 1750...
灵康药业:2025年一季度实现... 中证智能财讯 灵康药业(603669)4月26日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01...
家居卖场变革已走到哪一步?富森... 大材研究,泛家居老板经营内参,经理人每日读物,一线人员的生意参谋,打造有影响力的大家居建装研究机构、...
成都高新区产业基金规模超320... 投资界-解码LP获悉,4月25日,2025年成都高新区产业基金协同发展大会在成都高新区菁蓉汇举办。会...
中工国际(002051)202... 据证券之星公开数据整理,近期中工国际(002051)发布2025年一季报。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营业总...
“婚前协议”正流行:拒绝羞耻,... 作者:芝士咸鱼 围绕婚姻中财产安全的讨论日渐升温。 社交平台上不难看到,年轻人对婚姻的态度正变得愈发...
马斯克的xAI被传拟融资200... 据财联社,4月26日消息,知情人士透露,马斯克旗下xAI控股公司正在与投资者洽谈,计划为其整合后的A...
1—3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 1—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093.6亿元,同比增长0.8%(按可比口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