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欧盟决定推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投票。分析人士指出,保护主义措施并不能提升竞争力,反而可能会对中欧关系造成不利影响。中方与多个欧盟国家的政府进行协商,努力在存在立场分歧的欧盟成员中争取更多支持。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则评论称,加征关税的证据不足且有违公平贸易原则。文章指出,欧盟未能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中国电动汽车对欧盟市场造成了显著的实质性损害,反而使用了不公平的贸易手段来限制电动汽车的自由贸易。此外,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之所以具备竞争力,并非因为补贴,而是得益于产业规模、供应链优势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
自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带领的亲美政客对中国发起电动汽车反倾销调查以来,中方不仅多次与欧盟方面进行磋商,欧盟内部对此也有不少反对声音。本月上旬,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访问中国,意图成为中欧磋商的调停者,推动双方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作为缓和局势的条件,西班牙希望中方在对欧盟反制商品问题上有所松动,至少在对待西班牙上能够网开一面。官方的外交辞令虽如此,但桑切斯到访的主要目的是希望中方在反制欧盟的问题上给予宽待。
在美国拜登政府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关税后,欧盟27国也随即集中火力对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提出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接近50%的关税。在这场中欧关税争端中,中方始终就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一事与欧方保持沟通和磋商。为了避免欧盟委员会大幅上调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口关税,中国电动车企业曾主动提出对欧出口制定“最低价格”的建议。然而,即便如此,这一建议仍被欧盟委员会否决。
据悉,欧盟委员会即将公布对中国产电动车反补贴调查的最终裁决结果,并计划建议在对中国产电动车征收10%的欧盟标准汽车进口关税的基础上,再增加高达35.3%的永久性额外关税。在宣布最终裁决之前,欧盟委员会的关税决定需要在下月底前经过27个成员国的投票确认。当前,各成员国对此程序存在意见分歧,德国和西班牙反对加征关税,而法国和意大利则表示支持。此前有消息称欧盟计划推迟关税加征的投票,但投票日期尚未确定。
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将直接导致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的价格上升,从而减弱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购买意愿,降低绿色产品的市场渗透率。这种措施不仅不利于欧盟实现其碳中和目标,还可能冲击整个绿色产业。捷克-中国工商联合总会主席沃伊捷赫·菲利普表示,加征关税不仅无法解决欧盟面临的困境,反而会推高商品的最终价格,进一步损害欧洲消费,并影响整体经济。荷兰电动汽车驾驶员协会经理舍尔斯·蒂耶指出,加税只会妨碍电动汽车的普及。
根据“政治新闻网”欧洲版的报道,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在布鲁塞尔与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进行了会谈,讨论可能避免加征关税的妥协方案。据悉,这些关税的范围从7.8%到35.3%不等。另一方面,彭博社报道指出,王文涛正在欧洲进行紧凑的访问行程,目标是通过访问德国、意大利和欧盟总部所在地比利时,争取足够多的国家投票反对关税。王文涛表示,近期中欧双方就电动汽车反补贴案进行了密集磋商,中方在此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王文涛在欧洲的行程十分紧凑,但其会谈的核心议题主要集中在欧盟反补贴调查上。根据商务部的信息,王文涛在意大利期间先后会见了意大利汽车工业协会主席瓦瓦索里、意大利副总理兼外交与国际合作部部长塔亚尼及意大利企业与“意大利制造”部部长乌尔索。王文涛表示,对欧委会草率和迅速拒绝中方提出的一揽子方案感到遗憾,认为欧委会缺乏通过磋商妥善解决问题的政治意愿。此外,他指出,欧盟对华电动汽车的调查严重影响了中国车企在意大利投资的信心。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对原产于美国、欧盟、韩国、日本和泰国的进口苯酚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发起期终复审调查的公告》。公告称,商务部决定自五年前起,对原产于美国、欧盟、韩国、日本和泰国的进口苯酚征收反倾销税,税收期限为五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商务部决定自本月起,对上述国家和地区的进口苯酚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进行期终复审调查。
中方始终怀有极大的诚意,依据中欧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坚持通过对话磋商妥善解决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以防止贸易摩擦的进一步升级。然而,欧方无视中方的努力,决定裁定高额反补贴税率,并迅速且草率地拒绝了中方行业提出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对此,中方深感失望,但仍将继续努力,坚持在最后一刻前进行磋商。希望德国作为欧盟的核心成员,能够率先发挥积极作用,推动欧委会展现出政治意愿,与中方共同合作,妥善解决该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