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孩子放暑假期间,政府会发放饭钱。这一举措旨在保障孩子们在假期中的基本生活需求,确保他们不会因假期而面临饥饿问题。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将饭钱发放到有孩子的家庭手中,这些资金可以用于购买食品,为孩子们提供营养丰富的饮食。这一政策体现了美国对儿童福利的重视,让孩子们在暑假也能享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也体现了社会的关爱与公平。
2024-2025学年暑假前夕,北卡罗来纳州的许多有子女的家庭收到了一封邮件,是由州卫生与公共服务部(NCDHHS)与公共教育部(NC DPI)联合发出的,通知家长:如果孩子在上学期间符合免费或减价午餐计划,将会在暑期收到一张由联邦政府支持的120美元的食品补助卡,名为 “SUN Bucks”。如果家庭收入低于联邦贫困线185%、但未自动纳入的家庭,也可以主动申请。
这引发了我的好奇。
为什么假期期间还有“食品援助”?补助对象是谁?这张卡背后的制度逻辑又是什么?
查阅了州政府网站、联邦农业部(USDA)说明及媒体报道之后,我差不多了解了一些实情,以下信息和思考,或能为关注儿童营养、教育公平与中美社会福利差异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
SUN Bucks由美国农业部(USDA)发起,是2024年全面推广的暑期食品补助机制——“夏季电子福利转移”计划(Summer Electronic Benefits Transfer program,简称Summer EBT),目前有35个州参与该项目,2025年计划会覆盖全美2100万名儿童。
这一项目的设计思路来自疫情时期的P-EBT(应急食品卡),应对的其实是一个美国教育体系的老问题:数百万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学期中靠学校吃饭,一到暑假,“断炊”风险就冒出水面了。
SUN Bucks就是用于解决这个风险的方法。
SUN Bucks是以实体卡形式,一张一张寄出的。激活后就能像普通食品券一样使用,可在超市或农贸市场购买新鲜蔬果、冷冻食品、肉类、奶制品、无酒精饮品、主食类等。但不能买熟食、热餐、酒类、宠物食品、家居用品、餐馆食品等。使用时长为122天,差不多能用到9月开学。
在北卡,由于需要制作和邮寄的卡量巨大,SUN Bucks卡从5月就开始发放,6月和7月也不停歇,每日邮寄出。州政府预计,该州将有超过100万名儿童受益,发放总金额接近1.3亿美元。
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现实需求。
来自北卡夏洛特的单身母亲拉奎莎·M(Laquisha M.)在接受地方电台采访时说,她原本以为这只是一张营销卡片,差点丢进垃圾桶。直到孩子说起学校老师曾经提醒过,她才认真阅读信件内容。
“我一个月的食品预算只有200美元,这张卡几乎是我半个月的饭菜支出。”她说。拉奎莎平日靠两份钟点工维持生计,暑假期间孩子全天在家,饭量陡增,而学校餐厅的暂停服务也意味着,她必须额外添加更多食物。
美国农业部是长期资助学校餐饮系统的联邦部门,也有稳定预算。美国人相信,儿童营养直接影响学习成绩与社会公平,是教育支持系统的一部分。
由于美国一直倾向于“把钱发给个人”,让他们自由选择消费——卡片形式只是为了防止挪用,而非直接提供实物,避免了“穷人被喂食”的羞辱感,体现的是美国福利体系中“选择自由”与“社会托底”之间务实的平衡。
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参与试点的州中,这项补助显著提升了暑期儿童的平均营养摄入,尤其在新鲜蔬果和蛋白类食物上,消费有所增加。
在密歇根州底特律郊区的一个农贸市场,市场运营者特意在入口处张贴了“SUN Bucks可用”的告示。摊主们称,暑期原本是销售淡季,补助卡的出现让更多家庭有余力采购平日舍不得买的新鲜食材。“我以前总是挑最便宜的,现在可以偶尔买点贵一些的水果给孩子。”一位父亲说。
尽管SUN Bucks带有明显的社会善意与补救性质,它其实在美国国内长期存在争议,远不是人们以为的“完美的制度选择”。
我发现争议集中在三个层面:
1. “政府发钱会不会被滥用?”
保守派观点认为,“发卡+自由消费”缺乏监管,可能导致资金被用于不健康食品,甚至通过非正式渠道换现。
德克萨斯州州长格雷格·阿博特(Greg Abbott)在2024年宣布,州政府不会加入SUN Bucks计划,理由是“实施成本过高,联邦条件不合理”。
2. “穷人会选择健康食品吗?”
部分研究表明,SNAP 和类似福利项目的受益者,在饮食结构上更倾向高热量、低营养食品,政策执行者因此面临一个道德困境:应不应该引导甚至限制他们的消费?
但另一方面,干预消费自由也可能被视为“父权式福利羞辱”(Paternalistic Welfare)。
例如,2017年底至2018年初,川普政府在2019财年预算提案中提出了一项名为“美国丰收盒”(America’s Harvest Box)的计划,提议将部分食品券福利替换为每月邮寄到户为一箱固定食品,而非让受助者自主选择购买食品。
这一提议引发了广泛批评,包括认为其“去人格化”“羞辱式福利”,剥夺了受助者的自主权和尊严,并可能影响营养多样性。最终,该提案未能成为现实。
3. “这只是一次性补救,并未解决结构问题”
不少自由派社会学者指出,SUN Bucks等项目虽能缓解假期断餐问题,但并未解决美国学龄儿童营养严重依赖学校餐食的结构性问题。如果没有长期收入支持、教育改革、住房稳定、社区营养干预,这类项目只能是杯水车薪。
由于SUN Bucks自动发放给所有接受免费午餐的学生,其实有些人家经济尚可,只是名义上符合收入线,也拿到了这笔补助。而那些刚刚超过收入线的“夹心家庭”,或住在不参与项目的州(如德州、佛州)的人,就什么都拿不到。这导致福利分布不均,产生“福利误差”——这在美国福利制度中并不罕见。因为审核机制主要依靠收入数据和资格匹配,难以顾及家庭实际支出压力与变动收入。
自由派学者指出,这类短期补助甚至可能掩盖更深层的制度问题:为什么美国儿童的基本营养保障,竟需要一张暑期食品卡来维系?
但为什么这种“发卡发钱”仍然还在实施?
或许是因为美国的电子支付系统、EBT账户管理已非常成熟,比起建设机构、招聘人员,这一方式更直接,实施成本低,尤其在危机时期能迅速奏效。
另外,美国国会也更容易通过一次性补贴,而非长期结构改革。
还是要承认,它仍然为一些家庭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一位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郊区的超市收银员表示,一般7月上旬使用SUN Bucks的顾客特别多,“很多人来买酸奶、冷冻蔬菜,还有不少人第一次尝试了全麦面包。”
将目光转向中国,类似SUN Bucks这样的暑期补助机制几乎不存在。为什么?
在中国,政府和社会组织也会在特定时期(如春节、自然灾害等)为困难家庭和儿童提供临时救助或食品补助,但这类救助并非专门针对暑期学校停课导致的儿童食物短缺而设立,也没有全国统一的、专门针对学龄儿童暑期食物保障的联邦或中央补助计划。
中国的营养干预多集中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学期内项目,且覆盖面有限。一旦放假,儿童的饮食安排基本上被视为家庭责任,不属于公共政策的范畴。那些在城市打工家庭中的孩子,或乡村留守儿童,假期里是否吃得饱、吃得好,并没有制度性回应。
这并非因为中国缺乏善意,而是因为制度尚未准备好将“假期儿童”纳入政策视野。
SUN Bucks并不是完美的制度,它解决的是一块空白——不是教育、不是医疗,而是“暑假的一日三餐”。
它的存在提醒我们:在校园关闭、校车停驶、午餐消失的那些日子,国家是否还能做些什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跑步有毒,作者:跑步有毒
下一篇:被北科大录取后,他决定去送外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