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出自岳阳楼记,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原文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朝廷做官,就应该忧虑百姓的生活;被贬到边远的地方,也应该忧虑君主的安危。它表达了古代士大夫对于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和忠诚心,即使身处不同的位置,也应始终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这种精神体现了儒家文化中“仁爱”、“忠君爱国”的思想,强调了个人与社会、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不再有封建社会中的“庙堂”与“江湖”之分,但这句话仍然鼓励人们无论处于何种环境或地位,都应当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勇于承担责任。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出自宋朝诗人范仲淹的___。
A.《兰亭集序》
B.《醉翁亭记》
C.《岳阳楼记》
D.《滕王阁序》
C.《岳阳楼记》
这几篇文章都是历史名篇,但在写景中寄寓家国情怀的,只有《岳阳楼记》。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记叙与文友曲水流觞的乐事,抒发了对生命的感慨。《醉翁亭记》是欧阳修抒发士大夫的闲适情怀。《滕王阁序》是王勃由写景而抒发个人抱负难申和怀才不遇之感。只有《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借由写景而抒发忠君爱国、忧国忧民的情怀。此时,庆历新政失败,范仲淹被贬,他虽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忘理想。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最后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下一篇:夜雨寄北:共剪烛光话巴山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