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推动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
创始人
2025-07-26 19:01:04
0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国家的统一,这些措施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也促进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以下是几个主要方面:

  1. 统一文字:秦始皇推行小篆作为标准文字,这不仅方便了政令的传达和文化的交流,也为后来的文化统一奠定了基础。

  2. 统一度量衡:通过统一长度、容量和重量的标准,促进了经济活动的便利性和公平性,增强了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

  3. 修筑长城和驰道:长城的修建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保护了中原地区的安全;而驰道的建设则加强了国内交通网络,促进了地区间的交流与融合。

  4.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这一改革削弱了地方贵族的势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全国范围内法律和政策的一致执行。

  5. 推广法家思想:虽然秦朝最终因过于严苛而短命,但其强调法治的思想对于构建统一国家的秩序起到了一定作用。

  6. 文化同化:通过强制迁徙人口等手段,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加速了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

总之,秦朝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当时虽不乏争议,但从长远来看,它们极大地促进了华夏族内部以及与其他周边族群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为后来汉朝乃至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推动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下列措施中最具有这一意义的是()

A.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B.书同文,推行标准字体 

C.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D.在中央设三公九卿

 

B

解析

要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首先需要形成统一的局面,这是前提,其次才是采取各种各样的举措来加强和巩固这一局面。所以类似于C选项的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都是统一的前提,

扩展知识

根据汉代著名文字学家许慎的解读,秦始皇是用秦国小篆作为统一天下文字的标准。我也认为,秦始皇统一文字用的不是隶书,而是小篆。

第一,秦始皇为了统一天下文字制定了三部字书。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秦始皇令丞相李斯作《仓颉篇》七章,令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六章,又令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七章。李斯、赵高、胡毋敬均用小篆来进行这三部字书的写作。

第二,当时各地的刻石均为小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经五次巡游全国,在各处留下众多的刻石。而今天我们还能看到一部分这些刻石的临本或摹本,如泰山、峄山、芝罘、琅琊台、会稽等的刻石,在泰山刻石中还有留存至今的实物,这些刻石文字均为小篆。刻石是秦始皇五次大巡游的重要活动之一,内容无非是记载秦始皇兼并六国等丰功伟绩,所用的小篆必定是秦始皇统一全国的文字。

第三,根据许慎《说文解字·序》的记载。《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的经典之作、奠基之作,因此,许慎对于统一文字所持的说法,一定有他的文献依据。

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今天看到的出土秦简中竟然有那么多用隶书书写的文字呢?

有两种可能:一是秦始皇将隶书作为统一文字的书体之一,二是秦始皇用秦国小篆进行统一文字最后没有获得成功。而上述列举的三点足以证明第一种可能不成立,那么,只能是第二种可能。

中国文字书体的演变大致是,殷商通用甲骨文,西周、东周通用大篆,战国时期盛行小篆,汉代流行隶书。在这些文字书体中,大篆是一种使用较为混乱的书体。

李斯建议用秦国文字统一天下文字,这当然是以战胜者的姿态统一天下。但是,有一个前提,即秦国文字是否是当时天下最先进的文字。实际上,秦国小篆并非如此。

文字的功能在于交流,因此,文字的形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实用性。一种不具备实用性的文字是没有生命力的,因为它不便于书写。既然文字重在交流,那么,天下百姓在使用文字时,便常常会创造出书写简便的字体。这种来自民间的创造有利有弊,积极的一面是为文字书体的演变提供了巨大的能量,而消极的一面则是造成了文字使用的混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