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纳睿雷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睿雷达”)近日发布公告,就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申请的审核问询函进行回复。公告详细阐述了公司收购天津希格玛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标的公司”)的交易目的、协同效应、成本优化预期及技术参数提升等核心问题,明确此次交易旨在通过整合芯片设计能力,巩固公司在相控阵雷达领域的低成本工业化优势,并为下一代数字相控阵雷达储备关键技术。
芯片自主化战略:从外购到自研的转型
公告显示,纳睿雷达当前主要通过外购通用芯片生产雷达整机,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芯片采购金额分别为1,721.02万元、5,706.08万元和597.28万元,采购数量分别为41.40万颗、87.16万颗和7.17万颗。其中,标的公司拟参与研发的芯片(如射频类芯片、ADC/DAC等)占雷达整机成本的13%-17%,而在下一代数字相控阵雷达中,芯片成本占比预计将从当前的23%-29%提升至30%-50%,标的公司参与研发的芯片成本占比也将进一步提高。
报告期内主要芯片采购情况
| 年度 | 采购金额(万元) | 采购数量(万颗) |
|---|---|---|
| 2023年 | 1,721.02 | 41.40 |
| 2024年 | 5,706.08 | 87.16 |
| 2025年1-6月 | 597.28 | 7.17 |
公司表示,同行业可比公司多通过自研或集团内采购芯片,而本次收购标的公司后,将构建从芯片设计到雷达整机制造的全链条可控能力。标的公司在ADC/DAC、信号处理等领域积累的知识产权矩阵,可帮助公司将相控阵雷达设计从“部件级集成”提升至“芯片级协同”,缩短研发周期并降低成本。
自研芯片预期效益:成本降幅超50%,技术参数显著提升
根据回复,应用自研芯片后,纳睿雷达相关产品成本和技术参数将实现双重优化。以MCU芯片为例,标的公司送样的消费级MCU芯片经适配后,预计售价较当前外购工业级芯片降幅超过50%。在技术参数方面,下一代雷达峰值功率、系统动态范围等关键指标将显著提升:
自研芯片对雷达技术参数的预期影响
| 项目 | 20号系统 | 11号系统 | 13号系统 | 变化原因说明 |
|---|---|---|---|---|
| 峰值功率变化 | 1024W→1500W | 预计达15KW | 预计达760KW | 采用高集成度DAC/MCU设计,减少合成损耗 |
| 系统噪声系数 | 3.5dB→3.2dB | 3.5dB→3.0dB | 3.5dB→3.0dB | 优化射频前端设计,降低信号损耗 |
| 系统动态范围 | 95dB→97dB | 110dB→112dB | 110dB→112dB | 高分辨率ADC/DAC提升信号处理精度 |
此外,标的公司与纳睿雷达已签署合作研发协议,联合开发ADC/DAC、射频多功能芯片等关键器件,一期研发投入规划6,000万元,预计整体开发周期约3年。标的公司核心团队具备丰富的Fabless模式经验,其与华虹宏力、台积电等晶圆厂的稳定合作关系,可帮助公司快速复用供应链资源,避免自建体系的高额投入。
协同效应与整合规划:技术共通性奠定基础,多维度管控保障整合
公告指出,标的公司光电传感器与雷达专用芯片在信号链、处理链底层技术上存在共通性,具体体现为阵列式信号产生、多通道并行处理等技术逻辑的一致性。通过收购,双方可整合传感器阵列、模拟电路调理等技术,提升系统信号采集与处理效率。
在整合管控方面,纳睿雷达计划向标的公司委派董事和财务总监,保持核心团队稳定,并通过业务、资产、财务、人员、机构五个维度实施整合。标的公司将作为全资子公司独立运营,重点承接雷达专用芯片研发任务,同时保留其原有消费电子芯片业务,形成“军民融合”的产品矩阵。
独立财务顾问中信证券认为,本次交易有利于上市公司获取芯片设计关键技术,构建自主可控供应链,符合行业发展趋势。标的公司评估增值率421.40%主要系其技术储备与协同价值的体现,交易定价公允性已通过市场化协商和第三方评估确认。
本次回复进一步披露了交易对价支付安排、业绩承诺补偿机制等细节,为后续并购重组审核提供了关键依据。纳睿雷达表示,将持续推进标的公司整合,力争在2025-2027年实现累计净利润不低于7,800万元的业绩承诺,充分保障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
点击查看公告原文>>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