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
重庆武隆至两江新区高速公路
(以下简称武两高速)
凤来大溪河特大桥钢桁拱合龙
标志着大桥建设
迎来万吨悬臂体系转换的重大节点
为后续大桥上部结构施工及
全线通车奠定基础
待武两高速全线建成后
两江新区至武隆的车程
将缩短至1小时左右
凤来大溪河特大桥合龙仪式现场。武两高速凤来大溪河特大桥全长1136.7米,主桥采用580米上承式钢箱桁架拱桥,为目前世界跨径最大的钢拱桥。
中铁八局项目技术负责人黄健介绍,作为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该大桥以“超大跨径、大吨位吊装、高精度合龙”等技术特点,成为国内山区大跨度钢桁拱桥建设的典型代表。
为何在众多桥型中选定钢拱桥?中铁二院工程集团副总工程师、该桥总设计师陈克坚介绍,从地形条件来看,大桥穿越深山V型峡谷,相比斜拉桥、悬索桥,钢拱桥更适合这里的地形。
此外,相较于钢管混凝土拱桥、混凝土拱桥,钢拱桥相对受力更明确,且杆件运输便捷、拼装灵活,兼顾实用性和经济性。
凤来大溪河特大桥地处武隆区高陡深切峡谷地带,桥面距河面高差超310米,相当于100层楼的高度,全桥采用全钢结构,总用钢量2.5万吨;最大单节段桁片长39.5米,高18米,重425吨,相当于6层楼高,约140头成年大象的重量。
建设中的凤来大溪河特大桥。
因超大跨度拱桥线形和应力的高精度要求,建设团队突破常规拱桥施工思路,首次采用主动重分配上下弦应力成拱,应力与线形双控的施工理念,攻克了全栓接钢桁拱桥节段应力和线形双控、有限空间桁片姿态调整、拱肋数字拼装与线形适时纠偏的三大核心施工难题。
在施工过程中还创新采用“原形复位”拼装调整工艺,将节段预拼装与桥位节段的点云数据模型进行空间坐标匹配,大幅提高了拱肋施工精度和效率。
大桥主拱合龙完成后,万吨级的拱肋悬臂结构将完成受力体系的转换,为后续上部结构施工及全线通车奠定基础。
武两高速西起武隆平桥镇,东接南两高速,串联武隆、南川、涪陵多地,全长36.7公里。待武两高速全线建成后,现在武隆至两江新区1小时40分钟的车程,将缩短至1小时左右,串联起仙女山、白马山等旅游资源,助力沿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