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西窑东周贵族墓发掘资料,该墓地的发掘为研究晋国、东山皋落氏的历史、文化及政治格局演变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墓地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皋落乡西窑村西南,地处山间冲击地带,东部环以低矮丘陵,西部为狭窄的山间平地,亳清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墓地东北。2019年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地方文物部门对该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
此次发掘共清理墓葬9座,皆为平面呈长方形的竖穴土坑墓。共出土器物11组17件,有铜、陶、石器。
西窑墓地所在的皋落,春秋中期之前属赤狄东山皋落氏地。公元前660年,晋国太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得此地,属晋国。《左传》襄公元年(前572年)有“瓠丘”记载,杜预注:“瓠丘即壶丘,今山西垣曲东南约五十里。”所以,西窑墓地所在当属晋伐皋落后“瓠丘”之地。
根据墓葬分布及排列情况,可以分为两组。第一组为M1至M5,皆南北向,集中连片排列,墓主人头向北,器物风格具有浓厚的晋文化特点,等级一般。
第二组为M6至M9,皆东西向,一字排列,墓内人骨基本不存,据M9人骨推测,这组墓葬墓主人头向应皆为东向,同晋人头向北不同,可能为当地土著。两座中型墓M6、M7规模相当,距离相近,成对分布,应为夫妻异穴合葬墓。M6随葬兵器,推测为男性,M7随葬骨梳,推测为女性。
这对合葬墓等级较高,为目前垣曲地区发现的春秋晚期墓葬中规格最高者,根据墓葬规模及出土器物推断,墓主人达到大夫级别,可能为晋国得地后,被委任执行管理的当地皋落土著后裔,但管理时间不长,进入战国皋落氏继续向长治、昔阳等地辗转迁徙。墓地墓葬排列有序,应是一处事先经过规划的公共墓地。
(总台记者 岳旭辉 董琪琪)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