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钛媒体
图片系AI生成一边是业绩身陷亏损,一边是高频收购、签署框架协议,天府文旅(000558.SZ)正以一种激进的姿态,加速影视文旅转型。
11月24日晚,天府文旅再度公告,公司拟与阿坝大九寨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大九旅集团”)共同参与理县毕棚沟景区运营项目。其中,大九旅集团拟以现金购买重庆冠忠所持理县毕棚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下称“毕棚沟公司”)51%的股权,天府文旅拟以现金购买成都西部旅游投控所持毕棚沟公司34.3%的股权。
毕棚沟景区由潮州商人郑敬凯自2007年经营至今,近年在理小路的网红效应下日益红火,本月景区客流创下历史新高,此时收购,估值预期不低,对原运营方而言是择机退场的良机。
另一边,天府文旅自2002年借壳上市以来已历经三次重大转型,2019年成都国资入主后,公司置入西岭雪山景区运营业务并确立了泛文旅体产业融合的发展战略。2024年,在影视、文化旅游两大新业务不断扩张下,天府文旅营收增长明显,但仍未实现扭亏,今年盈利能力继续显著下滑。此番收购毕棚沟,既是其整合川内核心旅游资源的关键一步,也是对“影旅融合”新模式能否真正带来现金流的一次实质性考验。
收购毕棚沟,加码影视文旅融合
与阿坝州国企大九旅集团联手收购毕棚沟,是天府文旅本轮扩张中最具实质意义的一步。借助地方国资平台,公司得以切入九寨沟-黄龙-毕棚沟黄金旅游线,战略意图明显。
图源:公司公告毕棚沟风景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朴头乡梭罗沟境内,是一个集原生态景观博览、登山穿越、极地探险、滑雪滑冰、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大型原生态旅游风景区。
收购标的毕棚沟公司则成立于1998年8月,注册资本2.14亿元。公司主要负责在毕棚沟景区内开展经营业务,主要为景区提供交通(包含观光车、电瓶车)、酒店餐饮、冬季娱雪项目等旅游配套服务,但不含景区门票相关收入。
携程旅游信息显示,11月毕棚沟景区门票价格140元/人,观光车价格50元/人。
受“理小路”出圈火爆影响,毕棚沟景区在川西游热度靠前,在阿坝州仅次于九寨景区。据阿坝发布数据,今年11月16日毕棚沟全年接待游客量突破100万大关,创历史记录。其中,入境游客达4.8万人次,同比增长171.78%,势头强劲。
对于投资毕棚沟公司,天府文旅表示,是为了夯实冰雪旅游战略布局,构建休闲度假目的地矩阵,优化资产结构,提升经营效益。公司称,按照“泛文旅体”的战略规划,公司致力深耕文旅体融合发展方向,聚焦冰雪旅游业务。此次交易符合公司发展战略,旨在进一步巩固并提升公司市场地位,完善产业布局,有助于公司提升业务规模及综合竞争力,构建休闲度假目的地矩阵等。
图源:公司公告并且11月24日,天府文旅同步公告称,为合作推动影旅融合多元化发展,公司分别与德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大九旅集团签署了《影视文旅融合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书》。
按照约定,各方将合作推动影视多元化发展,以影视文旅为牵引,充分发挥双方优势,深入挖掘市场机会,加深文化产业领域的合作,推动区域旅游、文化、影视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打造影视旅游综合度假区;将城市IP与影视IP融合,智造城市IP矩阵,打造中国西部出品能力最强、作品影响力最广、综合效益最优的影视文旅融合产业新高地。
具体动作上,双方拟进行项目合作,完善影视配套,完善影视拍摄全产业链服务配套项目等,打造集制作、出品、数字版权交易于一体的影视全产业链服务体系。
据公开资料,大九旅集团于2006年设立,系阿坝州人民政府为了整合优势旅游资源而设立的国有独资企业。其主营业务涉及景区观光车运营、景区索道、宾馆酒店等多种业务的经营和旅游开发。
港资运营18年,择机退出
本次收购转让方包括冠忠(重庆)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港澳台法人独资,注册资本480万美元)与成都西部旅游投资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股份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实控人均为郑敬凯。其同时兼任香港冠忠巴士集团中国业务总监,香港潮州商会副会长。
郑敬凯,图源香港商报郑敬凯对毕棚沟的开发投资已经有18年之久。2006年,在将港资巨头冠忠巴士引入内地,尤其重庆与成都后,郑敬凯与理县政府、成都中旅合资成立毕棚沟公司,主导景区道路、交通、酒店等基础设施建设。在2024年接受《时代先锋》栏目访谈时,他仍表示要“进一步抓好品牌塑造,全面推动景区创新发展”。
近年来郑敬凯以及冠忠集团的公开投资重点明显转向,尤其是全面迈进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
EH216-S展台
2024年7月,亿航智能(EH.US)与冠忠智慧出行签订采购和运营合作协议,促进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在中国香港、澳门、湖北省襄阳市及十堰市的推广与运营。冠忠智慧出行计划向亿航智能采购总计30架EH216-S。双方将携手推动在香港举办EH216-S的飞行活动,率先在香港打造无人驾驶eVTOL城市空中交通运行范本。
郑敬凯作为冠忠巴士集团中国业务总监,在签约现场表示:“冠忠集团与亿航智能的合作标志着我们的客运服务将会开启从地面引入天空的新篇章……我们将为EH216-S的全面商业化做好准备,确保以最高安全标准推出空中交通服务。”
这种投资重心的转移,或许预示着其对传统景区运营模式的重新审视。交易完成后,冠忠巴士集团旗下旅游资源将仅剩香港大屿山,旅游板块战略收缩意图明显。有市场声音对其解读为:即便是最擅长长期投资的产业资本,也在重新评估传统景区资产的价值。
协同效应还是负重前行?
公司正以一种近乎激进的姿态,将筹码不断推向“影视+文旅”的牌桌。
这并非突如其来的豪赌。2023年,天府文旅刚刚完成一场关键的资产置换:剥离原有的体育和地产资产,将拥有西岭雪山景区控制权的成都文旅66.67%股权纳入囊中。收购完成后不到半年,公司迅速展开一系列布局:2024年底与郫都区合作推进总投资12亿元的影视项目,收购本地文化传播公司,并与遂宁签约打造古装影视基地。
今年上半年,公司还与遂宁市中国死海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签署《遂宁大英影视城影视文旅融合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聚焦影视内容创作、摄制生产、文旅文创等领域。
如今毕棚沟项目的加入,似乎让这条“影旅融合”的路径更加清晰。借助地方国资平台,天府文旅试图将西岭雪山、宽窄巷子等成都IP与毕棚沟的自然流量串联,构建一条从内容制作到目的地运营的产业链。理想很丰满:影视IP能为景区引流,景区实景又能反哺影视拍摄,形成闭环。
但在资本市场,理想故事需要现金流的支撑。天府文旅2024年至今,盈利能力继续“断崖式下滑”。2025年三季报显示,天府文旅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26亿元,同比上升69.32%,归母净利润-1844.79万元,同比下降108.64%。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58亿元,同比下降945.56%。
其症结在于,上述合作以及商业模式尚未产生明显的“造血”效应,诸多“影旅融合”合作项目还未成型,而红火的影视、短剧业务,毛利率则仅有9.44%。
当下,文旅业告别了狂飙二十年的地产输血,“后地产”时代如何回归主业、探寻新路成为共识,新的行业生态还在重新孕育。天府文旅本轮扩张转型,亟需证明的不仅是获取资源的能力,更是运营效率和商业模式的生命力,以及实打实的现金流转化能力。
否则,激进的扩张暂或无法带领公司走出亏损泥潭,反而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文 | 公司观察,作者 | 黄田,编辑 | 曹晟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上一篇:川仪股份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国机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