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转自:中国经济导报
初冬时节,安徽池州产业热潮涌动。在近日召开的“2025长三角有色金属供应链创新大会”上,安徽恒达供应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恒达供应链”)正式发布《长三角有色金属产业金融统一大市场规划建设方案》。《方案》包含“产业+金融+仓储+物流”的综合性供应链平台,旨在打造一个将集中仓储、商品信息发布、交易支付、交易后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跨区域商品交易平台。
创新模式打通产业堵点
为积极响应“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关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部署,池州市政府与池州经开区牵头组建“长三角有色金属产业金融统一大市场”——这一综合性供应链平台,旨在通过创新模式破解行业痛点,打造高效规范的跨区域交易标杆,为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为该模式的重要承载地,池州经开区坐拥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池州港、皖江江南保税物流中心,并在北京、上海布局“科创飞地”,交通便捷、配套完善,为有色金属产品交易市场的建设提供了优越的区位与物流支撑。
“当前,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已形成‘国内回收+进口补充’的双循环格局。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回收量(金属量)高达1565万吨,其中废铜、废铝回收量分别占原料供应的58.4%和84.4%,市场潜力巨大。在此背景下,长三角有色金属产业金融统一大市场的建立正是为了高效整合资源,打造一个功能完备的跨区域商品交易平台。”恒达供应链总经理肖磊介绍,平台由恒达供应链作为运营主体,联合九江银行、金信云仓等机构,共同构建四方闭环供应链生态圈,实现上游企业与下游客户的高效对接。其中,恒达供应链作为地方国有控股企业,为平台奠定了公信力基石。
在大会现场,“长三角有色金属产品交易市场入驻企业签约仪式”上,7家企业完成签约,标志着长三角有色金属产业金融统一大市场项目已从前期的筹备运营阶段正式迈入“实质招商落地”新阶段。目前,项目运营方、金融方、监管方已全部入驻办公,一期项目正式启动运营。
集采集买实现协同共赢
“长三角有色金属产业金融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首要目的在于打通产业链堵点,实现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共赢。”肖磊表示。
对于上游企业,长三角有色金属产业金融统一大市场通过“集采集卖”模式批量采购铜杆、铜牌、铜带等产品,有效解决了其销售渠道问题;对于下游企业,该模式则能提供稳定、价优的原料供应,显著降低采购成本,从而实现“拓宽上游大市场市场”与“帮助下游降本增效”的双重目标。
目前,供应链平台已与安徽鑫汇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拓美威铜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上游铜材供应商达成合作,其日生产铜杆能力超过2000吨,产品品类覆盖从铜杆到铜丝的全品类产品,可充分满足下游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技术创新与设备改造后提供的T2铜杆电阻率可稳定控制在0.1710以内,其物理性能已基本可替代传统的T1铜杆,且每吨价格可降低约200元,为下游企业带来了更高性价比的选择。
安徽鑫汇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旭辉表示:“建设长三角有色金属产业金融统一大市场,能让我们实现产供销一体化,贸易端、制造端产值同步跃升。”作为核心上游企业,鑫汇达已通过批量采购模式,帮助下游企业降低采购成本,同时自身开工率也提升至饱和状态。
金融赋能缓解融资难题
融资难、融资贵是长期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肖磊认为,目前行业供应链融资成本普遍高达年化7%及以上。
针对有色金属行业资金密集型特点,供应链平台引入九江银行作为金融合作伙伴,推出定制化金融服务。通过动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和配资代采三种方式对企业进行授信,并依托金信云仓进行监管,从而将综合融资利率控制在5.5%以内,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九江银行以‘产业金融银行’为战略方向,推动‘产业+政策+科技+金融’深度融合,通过创新运用产业链数据风控技术,建立动态资产监控和价值发现机制,搭建产业协同平台,全方位满足有色金属产业的多元化金融需求。”九江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杜中文介绍,如为了突破传统服务的瓶颈,全面贯通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加工到成品销售的全流程,九江银行实现了金融资源在产业链各环节的高效运转,极大缓解了全链资金压力,用交易思维构建金融服务的新逻辑,同时搭建一个算得清、管得住,销得出的业务闭环,用交易信用+物信用+主体信用重塑产业生态的信誉链。
目前,长三角有色金属产业金融统一大市场已吸引安徽鑫汇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拓美威铜业集团有限公司等龙头上游企业入驻。肖磊表示,未来还将借助大会影响力,吸引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构建绿色可持续的产业运营共同体。
池州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罗辛平表示:“这场大会不仅让池州的创新实践走向全国,更搭建了长三角产业协同的桥梁。未来园区将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从政策扶持、资源投入、配套完善等方面发力,将池州经开区打造成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本版稿件由柴洁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