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千龙网)
“锵、锵……”一早,村口铁匠铺就传出清脆的打铁声,唤醒了长治市上党区荫城镇琚(jū)寨村的一天。今年70岁的“贾字刀”传人贾忠平忙着赶制订单,他打制的铁器远近闻名,铁包钢菜刀尤其有口碑。
曾是荫城铁货集散地的琚寨村,古名凤凰村。相传,这片土地曾有凤凰来仪、百鸟翔集的瑞兆,故得此名。明代,因村里璩(qú)姓人家在江南做生意财势显赫,便以璩姓打头,取寨堡坚实之意而更名。尽管如今官方写作“琚寨”,当地人仍习惯读作“璩寨”。
走进琚寨村,一座座明清时期的大院星罗棋布,无声地诉说着往日的辉煌。徜徉在琚寨村的街巷间,抚摸那些历经风雨的砖石,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音。
贾家大院原先有大小13个院落,院中有院,门内有门。院中砖雕、木雕、石雕的各种装饰图案精美细致,举目皆是。“太精彩了,真是没白来。”专程从运城前来探访古建的游客刘东英指着墙上的砖雕说。院落下有地道,是大户人家的防御设施。贾家祖上世代行医,“耕读医馨”的匾额,见证了贾氏家族悬壶济世的仁心仁术。
张家大院坐北朝南,保存完好的清代影壁上,镶嵌的“福”字每一划起笔收尾呈十二生肖的头形,十分别致。“福”字边框装饰着竹节等花边图案,檐下雕刻着如意、花卉,十分精美。
众多院落中,规模最宏大的当数琚家大院,占地8000余平方米。大院背靠高崖,面临深沟,东西有高墙阻隔,是一座典型的堡垒式建筑群。
村中央的玉皇观是琚寨村引以为傲的古建筑,始建于宋金时期,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依势而建,分前后两进院落,布局整齐、气势宏伟。观前的琉璃照壁正面四龙、背面四龙,顶部正面一龙、背面一凤,合称“九龙一凤”。这一独特的设计,全国绝无仅有。
玉皇观的西厢房,因为一位文学巨匠的居住而平添了几分书香气息。赵树理这位人民作家,曾多次在这里深入生活,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五里坡》等作品都是以琚寨的人和事为背景创作的。
2016年,琚寨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琚寨村,以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无数探访者的目光。78岁的许志勤老人,从教师岗位退休后义务研究琚寨村历史文化,为前来参观的游客免费讲解。他感慨道:“没有搞旅游之前,很多人不知道我们琚寨村。现在文化旅游火起来了,赵树理那个时代唱琚寨,现在仍然在唱琚寨。”
抓住旅游风吹来的“乡村热”,琚寨村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等发展理念,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厕所革命、污水改造、环境美化……随着一项项工程有序进行,环境整洁了,道路平坦了,花草树木随风摇曳,不仅美了老百姓的家,也让乡村文旅发展更有底气。
今年7月,琚寨村迎来一群特殊游客——北京交通大学的塔吉克斯坦、俄罗斯、巴基斯坦等10国留学生。他们参观古院落群后,感叹于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惊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游客多了,村里的特色窑洞农家乐办得有声有色。凤凰岭休闲山庄内,闲置的旧窑重新焕发生机,游客吃饭休闲之余可感受古窑魅力。“盘活闲置资源,转化为稳就业、促发展、惠民生的‘源头活水’,让琚寨的发展底色更暖、活力更足。”琚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伟兵说。
琚寨,正以崭新的姿态,展示着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迷人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