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假”当上“首席科学家”谁开的绿灯?
创始人
2025-11-24 06:12:22
0

转自:贵州日报

“陕西省高考状元”“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发表170余篇SCI论文”……这一连串耀眼头衔,属于江苏科技大学的“首席科学家”郭某。然而,经调查,这些光环全部是假的。

郭某的造假手段并不高明。他自称“1994年陕西省高考状元”,而该省当年真正的状元另有其人;他列举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实为同名他人的荣誉。如此一身是假的伪专家,是如何进入高校且被视为香饽饽的?这不仅令公众愕然,更成了一道拷问高校人才引进机制的尖锐命题。

在互联网时代,这些信息本不难核实。正如记者多检索几个关键词,就可以轻易发现此郭某非彼郭某一样,用人单位的核查人员更应该具备这样的基本功。然而,看似严谨的高校审核程序,却在这些低级谎言面前集体失灵。

这起事件折射出部分高校在人才引进中的深层次问题。当前学术评价机制对科研人员和单位的考核,“帽子”、奖项的比重相当大,这使得一些高校热衷于招聘“知名”专家装点门面,却放松了对真实学术水平的考察。

郭某长达两年没有露馅,这期间,学校的后续监督机制明显缺位。若非外部举报,这场骗局可能仍在继续。类似郭某的事件并非孤例。从假院士到假教授,学术造假事件时有发生。此类行为,不仅关乎学校声誉和信誉,在学生心中造成冲击,更会挤压真正的科研者的发展空间。

治理学术造假,需从源头上构建更严密的防范体系。这既包括“严谨的引进流程”“深入的背景调查”,也离不开“广泛的同行评议”。同时,要完善全流程监督机制,挤压造假空间,让投机取巧者无处遁形。 文/杨阳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