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近日,伊朗西部的伊拉姆省、克尔曼沙阿省、库尔德斯坦省、洛雷斯坦省和西北部的西阿塞拜疆省均出现降雨,伊朗政府在西北部乌鲁米耶湖一带启动人工增雨作业。这是近半年来伊朗多地首次降雨,然而严重干旱和缺水问题仍在加剧,首都德黑兰等主要城市经济社会正常运转面临严峻威胁。
伊朗连续六年气候干旱,极端高温天气频繁。今年秋季,伊朗降雨量较往年均值严重偏低,一半省份数月无雨,多个水库水位降至历史最低点,南部法尔斯省和北部古勒斯坦省的大型水库已经完全干涸。专家指出,伊朗年降雨量约为4000亿立方米,可再生水资源量约为4000亿立方米。按可持续利用标准,每年耗水量应控制在510亿立方米以下,而伊朗的年用水总量超过900亿立方米。
德黑兰的情况更加严重,近年来年均降雨量不足充沛年份一半,今年的降雨量达百年来最低水平,降雨季已过约两个月,但还未出现相当规模降雨。伊朗气象组织预测,该国干旱天气还将持续,预计到12月才能迎来首场降雨。德黑兰70%用水量来自周边水库供给,30%来自地下水开采,然而今年该数据发生倒转,加剧了对地下水的压力。受降水不足和蒸发量增加的影响,德黑兰周边主要水库总蓄水量仅为库容5%,不足去年同期水平50%,达到60年来最低水平。
此外,据11月初的卫星测量数据显示,伊朗高地积雪面积急剧减少,积雪量较去年同期减少了98.6%,较过去20年平均水平减少了99.8%。气候专家警告,积雪量减少将直接导致河流和水库流量下降,严重威胁水资源可持续性,加重缺水危机、地面沉降、地表荒漠化等问题。
日前,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表示,德黑兰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水资源和能源危机。他表示:“如果到11月底之前德黑兰还不下雨,我们就不得不实行限水措施。若还是持续不降雨,我们将不得不从德黑兰撤离。”伊朗能源部长阿里阿巴迪透露,德黑兰的部分输水管道今年6月在与以色列的冲突中受损,加之城市供水网络陈旧,造成严重损耗问题。目前,德黑兰部分居民区已经实行夜间限水措施。
近年来,德黑兰“大城市病”愈加恶化。佩泽希齐扬上台以来,多次提出迁都倡议,拟将首都迁移至南部沿海地带。德黑兰位于伊朗北部厄尔布尔士山脉南侧,自18世纪末以来一直是该国首都,目前人口超1400万,是西亚地区最大的城市。近年来,水资源和能源短缺、空气污染、地面沉降、交通拥堵等问题愈演愈烈。然而,伊朗全国约40%产业与德黑兰相关,经济、教育、医疗等资源高度集中,迁都将重塑国家发展格局,需要巨额资金投入,短期内恐难以实现。
伊朗总统海洋开发政策代表阿里扎德表示,伊朗将依托现代技术和科学资源管理解决德黑兰的水资源和生态问题。他还说,建设从波斯湾通往德黑兰、长达一千公里的输水工程,是目前向首都供水的唯一可靠途径。海水淡化和长距离输水成本高昂,伊朗寄希望于通过该工程解决首都缺水危机,还需政府协调投资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原标题:《连续六年大旱,德黑兰“口干舌燥”》
栏目主编:刘畅 文字编辑:刘佳雯 题图来源:新华社
来源:作者:文汇报驻德黑兰记者 孔知禺
上一篇: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下一篇: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