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将在港发行
450亿元央票
满足离岸市场投资需求
◎记者 范子萌
11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将在香港招标发行450亿元两期中央银行票据(下称“离岸央票”),包括300亿元3个月(91天)期和150亿元1年期。两期央票均自2025年11月26日起息。
这是2025年以来央行第六次发行离岸央票。从发行节奏看,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在1月、2月、6月、8月、9月和11月分批发行离岸央票,单次规模维持在300亿元至600亿元之间,发行步入常态化。其中,1月和9月单次发行规模达600亿元,同为史上最大单次发行规模。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庞溟对上证报记者表示,离岸央票的发行可以为离岸市场提供高信用等级的人民币金融产品,有利于不断完善香港人民币债券收益率曲线,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特别是离岸人民币中心地位。
除了丰富离岸市场的人民币投资选择,离岸央票也在汇率预期管理中扮演着“稳定器”角色。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上证报记者表示,近期离岸人民币有所走弱,央行此时发行离岸央票,一方面能够收紧离岸人民币流动性,提高做空成本,抑制投机性交易,另一方面能稳定离岸人民币汇率预期,防止形成单边贬值共识。
他表示,离岸央票的发行属于稳定外汇市场的常规手段,旨在释放稳汇率政策信号,防范跨境资本异常流动,维护金融安全。
放眼更广维度,离岸央票发行规模近年来延续高位。截至本次发行,中国人民银行今年在香港发行央票总规模已达3000亿元,延续了2024年以来的高位发行趋势。而随着离岸人民币市场不断深化,香港央票余额也从2022年末的800亿元逐步增长至2024年末的1400亿元。业内预期,2025年末这一数字有望再上台阶。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上证报记者表示,这一趋势,很大程度上源于离岸市场对人民币优质资产配置需求的增长。央行增加离岸央票供给,既能满足境外机构的投资需求,优化其流动性管理,也有力助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巩固香港作为全球最重要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
明明进一步分析称,尽管2025年美联储处于降息周期,但三季度以来美元指数出现边际抬升。央行维持离岸央票高位发行,主要基于三点考量:一是满足常态化流动性管理需求,避免市场过度波动;二是完善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提升其国际竞争力;三是防范跨境资本异常流动,维护金融稳定。
央行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发行香港离岸人民币央票对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发行了3期共1050亿元人民币央票,包括3个月期300亿元、6个月期600亿元、1年期150亿元,有助于完善香港人民币收益率曲线,带动其他经营主体在离岸发行人民币债券,促进离岸人民币市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