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星报)
天刚擦亮,宣城市国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停车场内,徐开锋已蹲在洗扫车旁,借着手电光仔细检查底盘油管。作为垃圾处理技术员,检查每一颗螺丝、每一段线路是他每日工作的起点。“设备就像战友,你对它上心,它才肯出力。”徐开锋常说。
2025年10月,徐开锋荣获全国“十佳环卫人”称号。消息传来,了解他的人都由衷赞叹:这份荣誉,是他用25年的坚守、汗水,甚至鲜血换来的。
臭水沟里写担当
“这活总要有人干”
2000年,22岁的徐开锋从西藏山南军分区退役,选择成为一名环卫工人。“在部队保家卫国,回乡守护家园,都是为人民服务。”他这样解释自己的选择。
面临的第一个任务是清理道叉河。这条被称为宣城北门“龙须沟”的河道,垃圾堆积、黑臭难闻。徐开锋每天穿着齐腰下水裤,踩进齐膝淤泥,一锹一锹清理,一网一网打捞。夏日胶靴内积满汗水,冬日冻疮溃烂流脓,他从未退缩。
2004年7月,他在清淤时被一根四寸长铁钉贯穿脚背,痛晕在岸边。仅休养一周,他便一瘸一拐返回岗位。“这活总要有人干,河道不清,我心里不踏实。”简单的话语透着执着。
五年坚守换来河道蝶变:垃圾变少、河水变清、臭气消散,河畔成为休闲之地。居民看着被扮靓一新的道叉河,对徐开锋赞不绝口。
繁华街区践使命
“用行动说话”
在妻子郑在燕的记忆里,徐开锋“心里装的全是工作”。女儿从幼儿园到高中,他没能参加一次家长会,“我理解,他不是不想去,是实在走不开”。
2007年,环卫体制改革,徐开锋调至当时宣城最繁华的商业街锦城路进行保洁。这里商铺林立、人流密集,保洁难度很大。
他每天凌晨四点多到岗,先大扫帚普扫,再小扫帚巡回保洁。盛夏衣衫结出汗渍,寒冬双手冻裂肿胀,他始终紧握扫帚。
面对垃圾袋装化推广的阻力,一位店主讥讽:“你不就是个扫地的?没垃圾你不就失业了?”徐开锋未作争辩,只是日复一日将该店门前打扫得一尘不染。坚持最终打动对方,店主不仅主动配合,还常递茶水,两人成了朋友。整条街商户在其感召下纷纷响应,锦城路环境卫生水平明显提升,为宣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增添亮色。
填埋场中显本色
“危急关头党员先上”
2010年,徐开锋被调往离家20多公里以外的城郊垃圾填埋场工作。每天5点骑着摩托车到达“战场”——恶臭熏天,蚊蝇肆虐,开着推土机,将近500吨生活垃圾推平压实。
“填埋场推垃圾工作因脏、累、有风险,几乎无人愿意接手,属于环卫系统中最艰苦的岗位之一,但是徐开锋能坚持长达14年,令人敬佩。”老同事徐德荣回忆:“他基本上全年无休,从凌晨5点多干到晚上将近7点,中午只能抽空在车上吃饭,经常看到苍蝇爬满他的脸上、手上、背上……”
2012年6月,暴雨致填埋场污水调节池水位涨库,随时可能出现外泄。徐开锋纵身跳入两三米深污水池,用沙袋封堵出水口。浸泡两小时排除险情后,他浑身污泥却笑道:“没事,守住了就好。”
类似危险不止一次。切割沼气导气管时,他钻入垃圾堆下两米深处操作,甲烷喷出致其中毒晕倒。经抢救苏醒,他不顾医生劝阻返回岗位:“导气管没弄完,我不放心。”
2020年初,填埋场需紧急铺设HDPE膜实现雨污分流,但技术人员无法到场。徐开锋主动请缨,凭借之前观摩记下的笔记琢磨焊机技术。“手指烫满泡,缠胶布接着练,泡破渗血,裹纱布继续干。”凭借这般拼劲,他半个月掌握技术,带着同事在雨季前完成5万多平方米覆盖工程,还前后修补3000多个破洞,确保质量。
其间,他不慎被切割机划伤脚背。妻子心疼想让他在家休息,他却说“工期不等人”,便裹着厚纱布继续工作。
“干一行爱一行,守着岗位就要负责。我是党员,危急关头先上。”平淡话语背后,是十五年与恶臭、危险相伴的担当。
设备维护见匠心
“设备就像战友”
2024年7月,环卫一体化改革推进,徐开锋转岗到宣城市国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一名垃圾处理技术员,负责环卫机械化设备的维护维修。
其实此时,垃圾填埋场的工作条件已大为改善,徐德荣曾劝他不如留下。然而徐开锋却表示,环境好了,工作可以留给别人,“我闲不下来,常年跟垃圾车打交道,对车辆也比较熟悉,更应该去一个更需要我的岗位”。
公司董事长张新华说:“刚接手那会,为摸透每台机器‘脾气’,他把停车场当‘办公室’,拆装不停,哪台车该换滤芯、刹车间隙调多少,他比家事还清楚!”
徐开锋的工具箱里,扳手磨得发亮,记录本上写满设备“脾气”:“3号洗扫车滤芯20天需更换”“5号洒水车踏板间隙调至1.5厘米”……琐碎记录凝聚日夜细心积累。
有次台风过境前夕,一台洗扫车液压管突发渗漏。他裹着雨衣在车底钻了两小时,直至凌晨才修好,掌心被金属棱角划开的口子混着雨水和油污也顾不上擦拭。“不能耽误第二天出车。”他说。
在同事眼中,徐开锋既是标杆更是良师。“有他在,大家心里有底。他技术过硬,更愿意倾囊相授。”安质部经理胡兆云说,在其带动下,维修团队形成互帮互学、争相进步的氛围。
经过徐开锋与团队的精心维护,公司机械化设备完好率保持在98%。晨曦中洗扫车驶上街道,车身倒映的不仅是城市晨光,更是一位老环卫人用坚守书写的责任。
扎根环卫二十多年,徐开锋先后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安徽省劳动模范”“最美退役军人”“安徽好人”等荣誉。今年荣获全国“十佳环卫人”称号,他依然质朴谦逊:“我只是普通环卫工人,做了分内事。只要城市需要,我愿意一直干下去。”
25年,9000多个早出晚归的日夜,从青涩小伙到中年骨干,从河道清淤到机械维修,徐开锋将最美青春奉献给环卫事业。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一线工人的担当,看到了“劳动最光荣”的生动实践,更看到了一位共产党员、退伍军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