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位于闽清县白樟镇下炉村的
旗杆厝修缮及活化利用工程
正有序推进
这座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
承载着250余年历史记忆的古厝
通过屋顶修复与主题展馆打造
即将实现 “修旧如旧”
与 “活化新生” 的双重蜕变

旗杆厝原名 “新厝”,坐南朝北,距闽清城关约15公里,四周青山环绕、绿野相拥。古厝为土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55.22米、南北深60米,总占地面积达2925平方米。作为詹氏家族 “耕读传家” 的实物见证,其 “耕读传家、忠孝报国” 的家风精髓,更是中华民族 “家国同构” 文化基因的生动载体。
然而,历经两个半世纪的风雨侵蚀,旗杆厝面临严重损毁:1200平方米屋顶大面积漏水,瓦面、椽桁棬等木构件腐蚀老化,古厝保护迫在眉睫。此次工程分两部分同步推进,一方面由旗杆厝自筹资金40余万元,聚焦屋顶修复工作。目前施工现场工人正在加紧铺设瓦片,预计今年12月底可完成屋顶修缮,从根本上解决漏水问题,守护古厝主体结构安全。

另一方面,投资48万元的活化利用项目已经基本完成。工程对古厝内空置房屋进行系统性修缮与布展,打造集爱国文化、家训文化于一体的主题展示馆。展馆围绕詹氏家风精髓,设“青砖载史 古厝承辉”“爱国敬业 笃行实干”“崇文尚武 书画双绝”“一门三黄埔 忠勇报国”“詹氏家风家训馆”“南洋逐梦 桑梓情深”六大核心展区,通过实物陈列、图文讲解等形式,立体呈现詹氏族人以行动践行家风的百年历程。




“好家风不是口号,而是扎在根里、担在肩上的每一天。” 旗杆厝后人詹亿运表示,旗杆厝的修缮与活化,不仅是对古建筑的保护,更是对家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传承。未来,这座古厝将成为兼具历史观赏、文化教育功能的特色地标,让游客在感受传统建筑魅力的同时,读懂 “家国同构” 的深刻内涵,让250年的家风文脉在当代持续流淌。

上一篇:福清退役军人救助2名受伤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