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国际黄金盘中突然跳水,现货黄金一度跌破4030美元/盎司。
就在市场一头雾水之际,德国新闻电视频道网站一篇报道引发围观,在《核聚变可能使黄金变得一文不值》一文中,一家成立于2023年的美国公司马拉松聚变声称,能“通过核聚变将汞大规模转化为黄金”。
报道中,马拉松聚变公司表示,在核聚变反应堆的增殖包层中添加“汞”(含118个中子),当它与核聚变反应产生的中子碰撞后,会被带走一个中子,从而变成一个含有117个中子的“汞的同位素”,并在之后64小时内衰变成黄金(AU)。
理论上,这种产生黄金的过程不会妨碍核反应堆的燃料循环。靠着这一创新技术发现,这家只有12名员工的小公司,已经先后拿到590万美元私人融资和美方高层400万美元的拨款,约等于7000万人民币。
他们还算了笔账:每1吉瓦发电功率每年可产出2吨黄金,理论上,未来可以建造装机容量总计为1000吉瓦至2500吉瓦的核聚变反应堆。即每年的黄金产量最多能达5000公斤。
照这样下去,金子真要像钻石一样“批量上市”了,毕竟当年钻石的量产之路,也是从一颗实验室样品开始的。
那时候,是中科院率先在实验室里“种”出了第一颗钻石。谁能想到,短短几年后,世界头号钻石产地的名号,就从南非金伯利,转移到了河南柘城。
2018年,美国FTC承认河南钻石是正统高品质真钻,尤其是柘城高定钻石品牌“柘’光”生产的钻石,净度能做到VVS级,色泽达到D色,切工精准到3EX标准。
(该图为柘’光品牌授权使用)
而钻石的价格,也开始回归理性。过去一枚2克拉的南非产钻戒,动辄要花三四十万元;而国产钻石品牌柘’光,同等级别的2克拉大钻,还附带18K金戒托,成交价却不到2万元。
而且,不光是美国FTC、国际宝石学院(IGI)给予的认证和独立编码,我们国产钻石在消费者眼中的认可度也是相当高的。据报道,截至目前,柘’光京东及官网关注总人数突破80万大关,月成交额在八位数,复购率接近四成。
这些买家里,有80%是爱马仕、梵克雅宝、海瑞温斯顿等奢牌常客,家里不缺钻石。北京的律师王女士就是典型代表。她之前买过一颗HW的项链,在看到柘’光能提供的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后,就亲自设计了一款3克拉的心型六爪钻戒,交由柘’光钻石专属顾问跟进。
收到实物后,她向柘’光钻石专属顾问表示,自己直接把原来的那颗1克拉的南非钻石卖了,“拿到手一对比,我之前那颗白钻颜色感觉不干净,有点泛黄,柘’光这颗非常透亮,轻轻一晃就有特别梦幻的火彩。”
所以,一旦金子量产,野生和家养别无二致的情况下,金价受到冲击是一定的。
(该图为柘’光品牌授权使用)
不过,核聚变炼金从理论到现实,预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根据专家评估,核聚变的商业化应用最快也要等到21世纪30年代。
而核聚变炼金技术,则要在这个基础上等上3-5年时间,而且核聚变反应堆产出的黄金还会具有放射性,必须储存大约14到18年,待放射性衰变性质变得稳定后才能可放入市场交易。
综上来看,美国人这波“炼金”技术公开,更像是资本市场的噱头。
来自外媒的说法,我国正在“囤金”,储备量可能早已超过5000吨。虽然我们正式公布的数字只有2298吨,但仅2024年一年,全球央行的购金量就突破1136吨,创下半个世纪新高。
而在大洋彼岸,美国债台高筑,国债总额已突破37万亿美元。连沙特的石油交易都开始用人民币结算,黄金这枚“去美元化”的硬通货,正在撼动美元体系的根基。
而且早在1933年,罗斯福强制收缴民间黄金的时候,也曾宣传制造出了黄金。如今,一家只有12人的美国小公司又抛出“人造黄金”的噱头,这时间点,意味深长呢……
上一篇:小红书的双11,悄悄「超出预期」
下一篇:高善文,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