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七在中国部分地方被称作“中年节”,寓意着春节过半,新的一年正式步入正轨。这一天,有诸多传统习俗,既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也是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4要送”指的是在这一天要送四样东西:
“2要吃”则代表了两样食物:
这些习俗不仅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盼,也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家庭、重视亲情的传统美德。
正月十七是“中年节”,提醒:4要送,2要吃 传统习俗迎新岁!正月十七标志着元宵节灯会的结束,人们开始新一年的工作和生活。这一天被称为“落灯日”或“收灯日”,人们会把元宵节挂上的花灯取下并妥善保存,以备来年使用。
正月十七也是“人气日”。传说女娲在正月初七创造了人,因此正月初七是“人日”。后来这个习俗发展为正月初七管小孩,正月十七管中年人,正月二十七管老年人。这三天都是“人气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正月十七对中年人尤为重要,认为这天的天气预示着中年人的运势。晴朗的天气象征着事业顺利、家庭和谐;反之则可能遭遇挑战。
正月十七还有“打小人”的习俗。人们用白纸制作一个小人偶,通过一系列动作如鞋底抽打、棍棒敲打等,最后将其烧掉,寓意驱除邪灵和小人,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虽然这一习俗没有科学依据,但它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天还要吃两种食物:饺子和面条。吃饺子寓意财源广进,包饺子时捏紧边缘象征“捏住小人嘴”,防止谗言和诽谤,也寓意家庭和睦。吃面条则象征长寿和顺顺利利,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健康长寿、事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