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福州区划调整,岳峰镇之名初次烙印在地图之上。三十载光阴流转,岳峰镇紧抓城市化浪潮机遇,锚定“商贸之镇、创业之镇、宜居之镇、智慧之镇”建设目标,华丽转身为现代化中心城镇。这片土地的蝶变故事,藏在每日更迭的生活场景里。
东二环泰禾广场助力岳峰镇打造潮流不夜城。记者 陈暖 摄
清晨·绿轴上的呼吸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晋安湖如镜的湖面上。牛岗山、鹤林生态公园与晋安湖公园连成的绿色长廊,是市民晨练的乐园。谁能想到,就在十年之前,这里还是连片的旧屋区和杂乱的土地。
如今,这条北山南湖、一水贯穿的生态绿轴,已成为福州城区最大的“城市绿肺”。群众健身、阅读、跳舞、下棋,让这条生态绿轴从“生态客厅”升级为“文化客厅”。
改变始于对空间的重新定义。横屿组团、浦下、溪口……一片片旧屋区在改造中蝶变,累计29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被重新规划,1.5万户居民迁入新居。新建的18条市政道路与地铁4号线,编织成“四横五纵”的交通网络,将岳峰紧密地嵌入城市脉络。完成整治的晋安河等5条内河,则为城市注入了水的灵动。
这里打造的海绵城市试点项目,让昔日的“城市伤疤”变成了生态绿轴,每天吸引无数市民慕名前来。人们的每一次呼吸,都带着草木的清新与城市更新的活力,诠释着“宜居之镇”的深刻内涵。
午后·楼宇间的脉动
午后的阳光,为东二环泰禾广场林立的楼宇披上金光。电梯不断输送着身着职业装的人群,咖啡店的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在“未来无线”公司的办公室里,年轻的工程师正研发着最新的5G互联网技术。
此刻,分布在41栋楼宇里的约7170家企业,正同步运转。三栋税收“亿元楼”,传递出最蓬勃的城市脉动。
数据勾勒出发展的轮廓:2024年岳峰镇财政总收入3.01亿元,较1995年增长1162%;3万余家市场主体,8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企业达规入库,其中2家入选“瞪羚”企业,这些企业奠定了岳峰镇稳健发展的基础。
在立洲大厦的一间办公室内,顺印科技的团队刚拿下一个新的平台订单。这家快速成长的企业,是岳峰镇重点孵化的12家规上互联网科技企业之一。类似企业的成长轨迹,共同构成了这片土地的经济底色。
从1996年建镇时的一片空白,到如今拥有3万多家市场主体,午后的繁忙见证着“创业之镇”和经济强镇的强劲脉动。
傍晚·家门口的温情
夕阳为凤林完整社区的楼宇涂上暖色。校门口的“幸福等候区”里,接孩子的家长们在休憩长椅上闲话家常;全龄友好乐园中,孩子们在嬉戏,老人们在散步。这是岳峰镇高标准打造的省级样板,也是其“宜居之镇”理念的微观缩影。
岳峰镇完善“一社区一品牌”的党建引领内涵,不断提高社区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管理能力,桂溪社区已成为一个独特的样本。
桂溪社区正在打造的台胞“安家、安业、安心”三安工程2.0版,成为“两岸一家亲”的生动写照:台胞调解工作室里,榕台两地的调解员共同化解邻里纠纷;两岸“连心节”活动上,孩子们一起制作手工艺品。这里制定的全国首个《海峡两岸共通试点社区志愿服务规程》,已从社区经验上升为全市标准。
岳峰全力守护“一老一小”,民生福祉跨越发展。
孩子的放学路更近更平安——三中晋安校区、二附小晋安校区、榕博小学等“明星学校”相继落地岳峰,福州十中、晋安区直机关幼儿园等提升改造,孩子们从“有学上”变为“上好学”;全省首个“家校社协同育人法治联络站”内,一场场面向家长的公益讲座为孩子全面成才温情护航。
老人的幸福晚年成色更足——全市首个近邻活动中心的长者食堂飘出饭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通过“1+N”养老模式为签约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泰康·福园医养社区内,老人们正在花园里散步闲聊……
晋安公园升级为城市会客厅。记者 陈暖 摄
入夜·不夜城的交响
华灯初上,“时尚摩登地、潮流不夜城”东二环泰禾商圈被点亮,人流如织,消费活力迸发。这璀璨的灯光,不仅照亮了繁荣,也照亮了平安。
2015年,东二环泰禾广场的落户,是岳峰进军“商贸之镇”的里程碑。以它为核心,环晋安湖商圈、环地铁经济带共同发力,形成了强大的商业集聚效应,环晋安湖区域消费中心强势崛起。
传统的建材市场也在升级,居然之家内,顾客在VR体验区了解全屋定制设计;线上,来自岳峰的数字建材订单正发往全省。
全省首个乡镇级综治警务站——东二环综治警务站内,数据实时跳动,民警通过大屏幕巡查着商圈安全;街面上,“四级巡防”队伍正穿梭于楼宇之间;全省首支乡镇级应急救援队——曙光救援队的队员们,24小时待命,守护着这片土地的日夜安宁。
夜的繁华与安宁在此交汇,奏响了一曲商贸活力与社会治理和谐统一的交响乐,完美诠释了“智慧之镇”与平安建设的成果。
从清晨到日暮,从商圈楼宇到公园社区,每日不断上演的场景,共同讲述着这片区域三十年的蝶变。岳峰的故事,不在宏大的述评中,而在日夜交替间每个具体而微的生活场景里。(记者 朱榕)
上一篇:彩绘墙溯源茶亭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