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匠心之作赠女儿,作为最特别的嫁妆
这位父亲创作8米剪纸《清明上河图》
福州新区(长乐区)梅花镇近日温情涌动,一幅长达8米、精心创作的剪纸作品《清明上河图》徐徐展开,惊艳四座。这幅作品不仅是传统技艺的生动再现,更承载着一个父亲对女儿深沉而真挚的爱,成为当地一段感人至深的佳话。
剪纸《清明上河图》再现北宋汴京繁华。
画卷之上,北宋汴京的繁华市井浮现在人们眼前:800多个人物神情各异、栩栩如生,车水马龙,行人如织;酒楼茶馆鳞次栉比,船钉铆纹清晰可见,店铺招牌上的字迹亦透出笔墨神韵。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创作者的心血与深情,令人仿佛穿越千年,置身于那个盛世街巷。
这幅震撼人心的剪纸作品,出自梅花镇剪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六十岁的刘美寿之手。半年来,他每日伏案创作超过8小时,以刀为笔、以纸为卷,将父爱融入每一道纹路。
“剪纸不仅是手艺,更是情感的寄托。”刘美寿轻抚作品,眼中泪光闪烁,“这上面倾注了我半年的光阴,我要把它作为最特别的嫁妆送给女儿——这剪的不是纸,是心意,是传承,是一份独一无二的新婚礼物。”
创作过程中,刘美寿将多年积累的书法功底与剪纸技艺巧妙融合。“人物神态和书法字迹的呈现最难,每一刀都要稳,每一剪都要准。”他每天反复揣摩原作意境,力求在纸上再现那份笔墨气韵与生活气息。
作为土生土长的梅花镇人,刘美寿的艺术创作始终扎根故土。他的《梅开五福》《军民渔畔情》《福门织网待渔归》《闽省屏藩》等作品,不仅技艺精湛,更成为记录福州新区(长乐区)历史文化的珍贵载体,福州晚报此前曾报道过他的创作故事(详见福州晚报今年8月24日头版)。
如今,刘美寿在坚持创作的同时,致力于剪纸技艺的薪火相传。他在梅花镇中心小学开设剪纸课程,悉心教导孩子们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希望更多年轻人了解剪纸、爱上剪纸,让这门古老的技艺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他说。(记者 陈坚 通讯员 连玉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