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缩之下暗藏玄机!这五类资产或将悄悄升值,内行人揭秘财富密码
最近大家是不是发现身边的物价悄悄降了?菜市场的猪肉、蔬菜价格稳中有跌,家电、日用品打折促销的活动也变多了,就连银行存款利息也一降再降。不少人念叨着“钱好像更耐花了”,但手里的闲钱理财收益越来越少,又忍不住犯愁:通缩环境下,钱该往哪儿放才能不缩水,甚至悄悄升值?其实2025年官方已经释放了不少信号,国家统计局2025年11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CPI虽由降转涨,但核心CPI仍在调整,PPI降幅连续3个月收窄,温和通缩的特征很明显。
一、黄金:央行“十二连增”背书,避险升值双buff
在通缩环境下,黄金向来是“硬通货”,2025年更是被官方行动狠狠“盖章”。中国人民银行2025年11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我国黄金储备达到7409万盎司,较9月增加3万盎司,实现连续12个月增持。要知道,全球央行都在跟风购金,黄金已经超越欧元成为全球央行第二大储备资产,我国目前黄金储备占比8.0%,还远低于15%的全球平均水平,后续仍有增持空间 。
从市场表现来看,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10月全球黄金ETF连续5个月资金净流入,吸金82亿美元,总规模创下5030亿美元的新高,日均交易额更是达到5610亿美元的历史峰值 。通缩之下大家更看重资产的安全性,而黄金脱离单一主权货币体系,既能抵御经济波动风险,又能在货币宽松周期中保值升值,不管是买实物黄金还是黄金ETF,都是稳妥的选择。
二、长期养老理财:全国试点扩容,费率优惠+政策支持
2025年养老理财迎来“政策红包”,成了通缩下的稳健之选。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5年10月27日发布通知,将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扩大至全国,试点期限延长三年,单家理财公司募集规模上限提高到上年末净资本扣除风险资本后余额的五倍。更给力的是,政策鼓励发行10年期以上或最短持有期5年以上的长期产品,还能享受管理费、销售费的费率优惠,10年期以上产品占比高的公司还能在监管评级中加分 。
通缩环境下利率往往持续下行,长期养老理财能锁定长期收益,而且资金主要投向养老产业、健康产业等优质资产,既有政策托底,又能分享产业发展红利。金融监管总局还支持产品灵活设计分红、赎回规则,甚至能提供养老理财顾问服务,不管是准备养老的中年人,还是想做长期稳健投资的普通人,都值得关注。
三、核心区域刚需房产:政策组合拳发力,优质资产先企稳
很多人觉得通缩下房价会跌,但2025年的楼市政策明确指向“核心优质资产”。2025年9月,央行与银保监会联合放宽信贷政策,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降至LPR-20BP,一线城市首套房首付比例最低可至20%,二线及以下城市更是低至15% 。随后住建部下属《中国房地产报》11月8日发文,建议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择机全域放开限购”,配套还有公积金全国互通、装修支出抵扣个税等政策。
政策落地后市场已经有了反应:深圳11月新房认购量环比增长36.4%,核心地段项目折扣从85折收紧至95折;上海外环外新房日均成交量较8月上涨40%。通缩下的房产升值逻辑很明确:远郊老破小仍有压力,但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刚需房、现房,因为供应稀缺+政策支持,不仅抗跌性强,还可能在市场企稳后率先升值,毕竟“住有所居”的刚需不会受通缩影响。
四、优质国债及高评级债券:利率下行周期的“稳健收益王”
2025年货币政策宽松信号明显,优质债券成了“香饽饽”。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CPI涨幅目标设为2%,较往年3%下调,为央行降息打开了空间,市场预计全年可能有20-30个基点的政策利率下调 。而债券价格和利率呈反向变动,利率下行时,国债、AAA级高评级债券的价格会上涨,还能稳定拿到利息收益。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2025年10月17日发布的收益率曲线显示,记账式附息国债、AAA级商业银行债券等流动性好、信用风险低的品种,受到市场热捧。对普通人来说,通过银行购买储蓄国债,或者投资债券型基金,既能规避通缩下的市场波动风险,又能获得比活期存款高不少的稳定收益,是“稳字当头”的好选择。
五、刚需消费+新消费龙头资产:政策补贴加持,需求稳中有升
通缩下大家会缩减非必要开支,但刚需消费永远有市场,2025年政策还特意给这类资产“加码”。国家发改委2025年1月3日宣布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将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等消费品纳入支持品类,还安排了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
从数据来看,2025年10月CPI由降转涨,其中食品、日用品等刚需品类价格表现稳健,核心CPI涨幅连续6个月扩大,说明刚需消费需求在稳步回升。那些聚焦民生刚需(比如粮油食品、医药健康)和政策支持的新消费(比如智能家电、绿色消费)的龙头企业,业绩稳定性强,对应的股票或基金,在通缩环境下反而能凭借稳定的需求实现资产升值,而且政策补贴还能进一步增厚收益。
其实通缩并不可怕,关键是选对资产方向。2025年的官方政策已经说得很明白:黄金、长期养老理财、核心刚需房产、优质债券、刚需消费龙头,这五类资产要么有政策托底,要么有市场刚需支撑,要么有官方资金背书,都是抗通缩的“硬通货”。当然,投资要结合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不要盲目跟风,分散配置才能更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