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楼市的聚光灯下,朝阳黄衫木店板块上演了一幕跌宕起伏的商战剧。中建智地、金茂、越秀三大房企联手打造的“璞樾-紫京宸园”双子项目,在短短数月内经历了从联合造势到公开决裂的戏剧性转变。这场从“携手共举”到“拔刀相向”的蜕变,不仅是一起商业合作的破裂案例,更成为观测当前楼市心态与规则的显微镜。
就在这个秋天,地产人的朋友圈曾为一张海报刷屏。毗邻而居的璞樾与紫京宸园共同推出联合宣传,摒弃了楼市常见的“唯我独尊”话术,共同抬出“星河湾豪宅生活区”的价值主张。这张由两个项目、三家开发商共同背书的海报,被业内誉为“一股清流”,彰显着北京地产圈久违的格局——竞争的最高境界是共建,是共同把蛋糕做大。
这种板块共荣的思维,源于北京楼市的优良传统。从东四环到西山,从孙河到亦庄,所有成功的高价值板块无不是开发商通力合作的结果。通过统一区域形象、共建配套设施、共同培育市场认知,最终实现全体参与者的价值提升。
然而,理想主义的“海报同盟”未能经受住销售数据的考验。
项目亮相初期,中建智地操盘的紫京宸园凭借一场精彩绝伦的产品发布会先声夺人,以创新的产品理念赢得市场瞩目,在声势上占得先机。面对合作方制造的声量压力,操盘璞樾的越秀地产却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径。
当9月开盘后,两个项目的网签数据(均仅百余套)远不及预期时,平衡被彻底打破。根据北京兴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中建智地子公司)向广州国资委发出的举报信,越秀地产被指控“暗中调价”,未遵守股东方约定的统一定价标准。
这一明一暗的两种策略,彻底动摇了合作根基。中建的“明招”赢得了开局优势,却可能加剧了越秀的销售压力;越秀的“暗手”虽可能短期撬动客户,但其“犯规”性质直接击穿了合作的信任底线。
这场规则之争很快升级为控制权争夺。在发函要求越秀“立即停止恶意攻击”并限期交出璞樾项目操盘权的同时,中建智地已停止了对北地块的所有审批、合同、用印及财务工作。更严厉的是,中建智地明确表示,如果越秀在期限内没有完成操盘权交接,将对其所有在京项目“永久发起无差别全面打击”,并继续向更高层部门举报。
合计超25亿元的货值损失指控,加上“永久无差别打击”的决绝姿态,标志着这场合作已从理念分歧走向全面战争。那张充满格局的联合海报尚在眼前,这边的举报信和“战书”却已漫天飞舞,构成这个秋天北京楼市最辣眼的画面。
黄衫木店事件的悲剧性在于,其合作起点本是精密设计的典范。四家企业通过交叉持股、分工操盘的股权结构,意图实现利益绑定、风险共担。越秀占股少但通过操盘获取更多分红的安排,本是综合考虑出资与实际工作量的精巧平衡。
然而,再完美的制度设计也难抵市场寒流下的短期利益驱动。当销售压力来临,复杂的股权结构反而成为摩擦的放大器,持股比例与操盘话语权的不对等成为矛盾的焦点。这完美诠释了经济学中的“囚徒困境”——尽管合作对双方最有利,但在缺乏充分信任和有效监督时,有的合作方倾向于选择背叛,最终导致集体受损。
黄衫木店的这场风波,是一次未完成的启蒙。它证明了我们的开发商懂得合作的道理——那张联合海报就是明证;但它更残酷地揭示了,在深度调整期内,仅仅有理念上的共识远远不够。
这场“夺权大战”给行业带来三重警示:
1. 合作的真谛在于“同心”而非“同利”,利益捆绑能启动合作,但唯有价值观共识才能让合作穿越风雨;
2. 契约精神是商业文明的底线,任何短期压力都不应成为破坏规则的借口;
3. 格局是最稀缺的战略资源,最高水平的竞争是共同把市场做大,而非在存量中你死我活。
从“海报同盟”到“举报信”的退变,是整个行业在压力下焦虑与短视的缩影。惟愿这次信任的溃败能成为一剂苦药,唤醒更多从业者:重建信任、恪守契约、坚持长期主义,远比任何精妙的股权设计和技术性的营销手段更为重要。当所有的“对手”都能成为共创价值的“战友”,我们收获的将不仅是成功的项目,更是一个健康、繁荣、值得信赖的市场生态。
转自:一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