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九个月,中国几乎把全球新增石油库存全包了,日均进口超过1100万桶,动静不小。
但就在这股"买买买"的热潮中,俄油订单却被明显削减,降幅达到8.1%,天然气进口也少了接近17%。
这场突如其来的“冷热不均”,真的是中俄关系变味了吗?
能源安全与金融避险
中国突然间囤油,不是心血来潮。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七成,这意味着国内能源命脉很大程度上绑在了海外的油轮上。尤其是像马六甲海峡这样的咽喉要道,一旦局势有变,南海、台海局部紧张都有可能影响原油运输。
现在国际局势不稳,这时候不提前把油库装满,就等着被动挨打。
国家层面也早就动手了。根据《国家石油储备条例》,中国正在全力推进战略石油储备建设,官方目标是储备能力逼近20亿桶、保障天数不断延长。这些“备货”是在为未来可能的极端情况做底线准备。
除了安全考虑,这时候买原油也更加划算。油价一度跌到60美元出头,对中国来说简直是抄底机会。一边用强势人民币换便宜原油,一边对冲美元贬值带来的资产缩水,这种操作既是“用油换稳”,也是一种另类的金融避险。
而且中国并不只是简单买货,还在给市场定调。2025年年中,当中国短暂暂停采购时,国际油价一度逼近50美元的底线。这种“买就涨,不买就跌”的节奏,说明中国已经变成了市场的“托底者”。
为了更稳,中国还在做布局调整。近年来自圭亚那的石油进口猛增200%,这个新兴小产油国迅速“上位”,成为多元化供应的重要一环。和传统大国比,像圭亚那、莫桑比克这些国家政治风险更低、资源开发刚起步,谈合作的灵活度也更高。中国正在用这种方式把鸡蛋分到更多篮子里。
俄油订单削减的真相
而中国减少俄油订单,并不是两国关系出了问题。而是美国制裁搅的局。
美国又一次出手,将几家俄油巨头列入新一轮制裁名单,还点名威胁中资银行“如果你们敢结算,就等着被拉黑”。对中国国企来说,这已经不是要不要支持俄罗斯的问题,而是合不合法、安不安全的问题。很多企业干脆暂停采购,就是为了规避次级制裁风险。
这波制裁不是只打中国一边。印度的私营炼厂被迫减少对俄油的依赖,采购量直接砍半;土耳其的进口波动也说明这不是个例,而是全球性反应。
油是好油,但钱不好结,这才是绕不开的现实。
除了合规压力,还有纯粹的市场逻辑。比如ESPO原油,运费成本比沙特中质油高出一截。尤其在油价低迷的时候,物流成本一下子占到总价的30%,这就变成了“运来的油比油本身还贵”的窘境。
环境要求也在起作用。中国不少地方炼厂在升级设备,专门提高对中质、低硫原油的适配能力。而俄油的高硫、高粘度特性,反而成了环保政策下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减少俄油采购,不是“政治表态”,而是技术与成本的双重考量。
当然,也有人注意到,9月份的俄油进口环比反弹了4.3%。但如果拉长时间线看,前三季度整体还是处在下降通道。这种短期波动不能掩盖结构性调整的趋势。中国不是不要俄油,而是在重新定义“怎么要”。
中俄能源合作转向
虽然数字上有所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中俄能源合作进入冷淡期。相反,这种“少买一点”的背后,是合作模式的升级优化。
过去靠海运,现在更多通过陆上管道解决。中俄正在推进哈萨克斯坦过境管道的扩能谈判,北极航道的开发也在提速。根据俄媒数据,北极航道的运力正在翻倍,未来可能成为对冲马六甲风险的重要通道。运输方式多样化,才有能源供应的韧性。
合作也不止于原油。比如联合投资林业、农业和能源加工项目,这种“原料进、产业链留”的模式,正在让中俄合作从单纯能源贸易,走向全领域的融合共建。
在金融层面,去美元化的趋势也在悄然推进。印度用人民币结算俄油的案例已经出现,金砖国家也在推动本币交易体系。一旦“石油人民币”成型,美元在全球能源结算中的垄断地位可能会被松动。这种变化,是中俄之间金融合作的一个“加分项”。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短期订单波动,中俄之间的大项目依然在稳步推进。“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谈判没有停,说明双方对长期能源合作的信心并未动摇。
但俄罗斯自身压力也很大。根据世界银行数据,俄国内劳动力缺口接近500万,油气收入仍然占预算的四成以上。在欧洲市场收紧、亚洲采购不确定的情况下,俄罗斯也在主动寻找新客户。对于中国来说,这反而是一种议价空间的释放。
中国大规模扫货全球原油的动作,不是跟谁翻脸,而是出于对能源安全和市场变化的谨慎应对。削减俄油订单,也不是断供,而是对制裁环境、经济效率与环保需求的现实反应。
中俄能源合作未来怎么走,很可能不再是简单的“买多少”,而是更注重“怎么运”、“如何用”、“用什么方式结算”。从“量到质”的转变,会让这对能源搭档走得更稳、更深。
但全球油市的格局也在悄然变化。像圭亚那、莫桑比克这样的新兴产油国,正在成为新的变量。未来的能源博弈,可能不会只看谁产得多,而要看谁能更快适应规则的变化。全球油市,正在进入一个多极化的新赛点。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新晋玩家,真能改写能源版图吗?
参考信息:“未雨绸缪,中国正迅速充实石油储备”2025-11-02 16:21·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