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美媒:中国指责美国窃取130亿美元比特币
创始人
2025-11-13 21:50:26
0

前言

11月9日,中国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响应中心指责美国窃取130亿美元比特币。

这起案件最初只是一个技术漏洞引发的失窃,四年后却演变为中美两国对数字资产归属权的正面交锋。

为何技术漏洞能直接上升为价值蒸发?这130亿比特币到底是怎么窃取的?

作者-常

沉睡四年的130亿“幽灵”苏醒,中美隔空争夺数字霸权

2024年10月,美国司法部宣布查封127,271枚比特币,按当时价格约150亿美元,这批资产被追溯到四年前一起中国矿池的失窃案。

当时价值仅35亿美元的127,426枚比特币,从一个名为鲁比安的矿池钱包中不翼而飞,堪称史上最大规模的加密货币盗窃案。

然而,诡异的是,这批被盗的数字资产,在链上沉寂了整整四年,没有任何转移的痕迹,直到被美国当局宣布“合法”没收。

中国方面随即发布报告,直指美国政府可能早在2020年就通过黑客技术窃取了这批资产,称其为“国家级黑客组织的典型‘黑吃黑’行动”。

这就让人生出一个巨大的疑问,同一笔资产,怎么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剧本”?一边是技术层面的盗窃指控,另一边是法律层面的合法没收。

美国方面坚称,这是通过对柬埔寨商人陈志的电诈和洗钱网络进行调查后,依法查扣的犯罪所得,其行动涉及英国新加坡等多方协作。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美方从未详细说明这批比特币如何从最初的攻击者手中,转移到陈志控制的钱包,这个时间链条上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黑箱。

更有趣的是,区块链的透明性意味着所有交易都可被公开追踪,多家独立分析公司的调查显示,失窃比特币在四年间确实未发生显著转移。

如果美国在2020年就实施了所谓的“盗窃”,那么理论上这些资产应该早已进入其控制,而不是在四年后才通过司法程序走个过场。

破解数字迷局,“三类角色”分析法成为最强解剖刀

有意思的是,一些分析师提出了“三类角色分析法”,把复杂的乱局拆解为三个关键角色,这就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

第一类角色是“技术攻击的实施者”,他们可能是黑客,也可能是其他更复杂的实体,是故事的起点。

第二类角色是“资产在中间阶段的持有者”,比如本案中的柬埔寨商人陈志,他的角色充满了谜团。

第三类角色是“最终用司法程序完成没收的执法者”,也就是美国司法部,他们为这起长达四年的故事画上了句号。

有了这个框架,我们再回头看这起案件,许多谜团是否豁然开朗?我们不再纠结于“谁偷了币”这个可能永远无解的问题。

它让我们明白,所谓的“去中心化”神话,在精密的权力运作面前,可能不堪一击,比特币的“去中心化”本质上就是一个骗局。

区块链的公开可追溯性,反而让掌握先进技术和全球执法话语权的国家,能够精准锁定资产,再利用其主导的国际司法协作体系实施查封。

这就形成了一个“技术去中心化+执法中心化”的矛盾体,比特币所谓的“无国界自由”最终沦为空谈。

金边到新加坡,一场关于数字执法权的全球暗战

当我们的视线从华盛顿北京移开,转向新加坡和布鲁塞尔,一幅更复杂的全球博弈图景展开了。

就在我们讨论鲁比安案的同时,2025年8月,新加坡法院判决了一起类似案例,查获了与朝鲜Lazarus黑客组织相关的4.5万个以太币。

但新加坡的判决强调,必须通过国际刑警组织等多边程序进行,这被外界视作对美式“数字治外法权”的无声回应。

更有意思的是,欧盟议会在2025年10月通过了《数字资产服务提供者国际合作法案》,首次尝试建立跨境数字资产执法的多边框架。

这个法案被广泛解读为,欧洲在尝试打造一个与美国模式不同的“数字权力联盟”,强调协商、规则和多边主义

鲁比安案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全球数字资产治理的拼图还缺好几块,而各国的反应,则预示着未来数字世界的权力格局将被重塑。

美国利用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和先进的网络监控能力,在加密货币领域构建了一种新形式的治外法权

而中国则通过公开指控,既是反击美国的数字霸权,也是在为自身数字资产安全构建防护屏障,并推动建立更公平的全球治理体系。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径,预示着一个怎样的数字未来?是单边主义的数字丛林,还是多边主义的规则秩序?

神话破晓后,如何找到我们的数字未来?

130亿美元的风波,撕开了数字时代最深刻的矛盾,那就是技术理想与权力现实的永恒博弈。

我看到一些投资群里,大家都在讨论要不要清仓,那种不安是真实的,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我们手中的数字资产可能随时被“合法”拿走。

说到底,此案敲响了警钟,加密资产并非脱离国家力量的“法外之地”,其安全性远不如想象中可靠。

未来,纯粹的乌托邦已无可能,如何在权力制衡中构建公平的数字秩序,成为我们共同的命题。

加密货币分析机构Chainalysis预测,此类大国博弈事件,将在未来两年内导致超过15%的“去中心化”概念基金,转向寻求政府监管保护下的“合规数字资产”。

这或许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局,但却是一个清醒的开始,它迫使我们从技术的狂热中冷静下来,认真思考我们想要的未来。

结语

130亿美元的风波,撕开了数字时代最深刻的矛盾:技术理想与权力现实的永恒博弈。

未来,纯粹的乌托邦已无可能,如何在权力制衡中构建公平的数字秩序,成为我们共同的命题。

作为个体,保持清醒思考,理解我们身处何处,或许比盲目相信任何技术神话都更为重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