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咸鱼蒸肉“牵手”长乐梅花鱼露
一场寻味之旅 两岸匠心相融
马祖岛上,林义和工坊里的客人来来往往,不少人都要点上一道餐厅的招牌菜——咸鱼蒸肉。今年,这道菜悄悄更换了一味调料,工坊第四代传人谭杰惊呼,终于对味了。
“这就是小时候妈妈的味道!”谭杰透露,风味还原的关键就在于使用了长乐梅花镇出品的梅花鱼露,这要从福州新区(长乐区)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牵线的一场寻味之旅说起。
谭杰(左)与林礼群商谈合作事宜。记者 蒋雅琛 摄
一道菜对味了
鱼露,气味独特,口味咸鲜,有人不喜,有人偏爱。马祖人,好这口!
谭杰告诉记者,鱼露是咸鱼蒸肉必不可少的一味调料,无奈马祖本地没有生产,餐厅一直以来使用的都是泰国鱼露。不过泰国鱼露的口味偏淡,始终做不出他们想要的马祖传统口味。“其实马祖曾经也有一座虾油厂,只是因为岛上土地稀缺,工厂就建在住宅区旁,居民不堪忍受制作过程中发酵散发的气味,工厂也找不到新址,在我出生前就关闭了。”
接手林义和工坊之后,谭杰更加深刻认识到,马祖许多传统食材与工艺因为环境限制和时代变迁,正在台湾本岛慢慢消失。他惦念着要做出真正的马祖传统饮食,开始四处寻觅地道鱼露。
福州与马祖同根同源,饮食文化非常相似,在那里能不能找到?谭杰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在长乐的表哥董天平,他是福州新区(长乐区)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运营负责人。两人在沿海地区寻觅多次无果。董天平偶然想起,家乡办喜宴每桌都会摆一支礼群鱼露。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两人辗转联系到福州礼群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梅花鱼露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林礼群。品尝之后,谭杰非常惊喜,对味了!“他们的鱼露味道浓郁,又不添加防腐剂,品质非常符合我们的理念。”
改良之后的咸鱼蒸肉受到好评。在谭杰看来,这不仅仅是一道马祖传统的菜肴,更是一种文化交流的载体。“我们希望借由这样的合作,把马祖的传统饮食记忆转化为可以跨地域分享的美味。”
再合作敲定了
寻味之旅牵起的缘分不止于此。改良咸鱼蒸肉后,林义和工坊与礼群鱼露一拍即合,马上展开新的合作。今年海交会上,双方正式签约,目前联名推出的鳀鱼鱼露已经在台湾上架。
梅花古城将军山脚,礼群鱼露门店古色古香,不时有游客涌入,好些依伯依姆一买就是好几瓶。
“鱼露是梅花的特产,我们从海港把鱼买回来以后第一时间送到工厂,用盐腌制,原料只有海鱼和盐巴。”林礼群介绍,鱼露的酿制是时间的艺术,完整的工艺流程需要3到5年。一口咸鲜酿造不易,糟心的是鱼露一度遭遇销售瓶颈。“推广一直以来是我们的短板,想要进商超,不仅有起订量的要求,还有进场费的门槛。受制于此,我们销售的渠道不多。”
联名款的推出让林礼群看到了希望。记者看到,鳀鱼鱼露包装现代简约,淡蓝繁体字书写的“鳀”字透着大海的气息,4尾鳀鱼浮于其上,灵动写实——这设计出自林义和工坊。“我们希望把真正好的东西介绍给大家,以更现代的方式呈现,让消费者也能接受和喜欢。”谭杰说。
新计划正酝酿
合作一回生两回熟,记者了解到,林义和工坊与礼群鱼露新的计划正在酝酿。
在梅花镇,礼群鱼露还有一间门店,未来将进行改造,引进林义和工坊。“其实我们也有酿酒产线,计划未来把马祖的红曲老酒、高粱酒等传统酿造产品引进大陆市场。”谭杰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公司还充分利用剩余的酒糟开发出多款特色产品。
董天平未来也将参与这间店铺的运营。他介绍,这里一来进行产品展销,二来是开放工艺体验,三来主打在地研发。“梅花与马祖毕竟气候不尽相同,有些工艺和配方要进行调整。同时,两个品牌也会推出更多的联名产品,不断丰富合作内涵。”
从寻味到合作,谭杰与这个小镇的联系更加紧密,兴许是因为他与这片土地天然地亲近。“以前我对大陆的印象都是通过新闻、网络获得,但是当我来到梅花,尤其是将军山上,眼前所见和我的家乡马祖简直是一模一样,这是我最为震惊的,让我对同根同源有了实感。”
缘分牵引着谭杰再次来到梅花,此行,他还有意外的收获。“你的曾外祖父林义和,在我们梅花这里很有名啊!”村里一位乡亲擅文,搜集过林义和的事迹,得知谭杰是他的后代,与他攀谈起来。“真的吗?那你快跟我讲讲,看看和我听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等你有时间,我带你去找一位94岁的老人,他是梅花最后一位去过马祖打鱼的人,比我讲得好。”“好!我一定再来!”谭杰与梅花的故事开启了新的篇章……(记者 蒋雅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