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省份生娃基本不花钱
创始人
2025-11-12 20:40:43
0

当前,我国已由人口增量发展转向减量发展阶段,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

12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在《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我国人口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趋势性特征明显。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人口转变速度更快,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人口转型历程,而且生育水平下降并未止步,呈现出“低意愿、低水平”的新特点。调查显示,当前育龄人群理想子女数约1.8个,实际打算生育数约1.6个,而现实生育水平仅为1.1个左右。

贺丹表示,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负增长的初期阶段,唯有精准识别家庭需求,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及时调整政策方向,推动生育支持政策从量变到质变,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而要构建制度完善、责任明晰、协同高效的生育支持新格局,贺丹提出构建核心制度,筑牢生育保险、照护服务、生殖健康的三大支撑。制度是政策落地的保障。聚焦家庭养不起、没人带、生不出的核心痛点,建立三项基础性制度,形成生育支持的四梁八柱。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提到,倡导积极婚育观,优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励措施,发挥育儿补贴和个人所得税抵扣政策作用,有效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建议》提到,完善生育保险制度,落实生育休假制度,实施早孕关爱行动、孕育和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计划。深入开展托育服务补助示范试点,发展普惠托育和托幼一体化服务,逐步完善相关制度。

我国医疗方面的支持正在不断完善。公开报道显示,近年来,国家医保局持续指导地方将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纳入报销,大幅减轻不孕不育家庭费用负担,2024年惠及100万人次,助力万千家庭圆了“生育梦”。国家医保局统计,随着江苏、辽宁11月1日开始实行生育津贴“直付个人”,目前全国已有25个省份实现生育津贴直接发放到个人。除了生育津贴直发个人,近年来,我国全面提升住院分娩医疗费用保障水平,积极推动政策范围内生育医疗费用全额保障,吉林、江苏、山东等7个省份已率先实现生娃基本不花钱。

目前相关支持措施仍在持续加码。2023年,北京在全国率先将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目前,北京市已有16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可开展辅助生殖技术服务,惠及64.7万就诊人次,总费用8.63亿元,医保基金支出5.81亿元。

在11月10日举行的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社会民生专场上,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颜冰表示,将结合基金的收支情况,研究进一步提高生育保险产前检查费用等报销水平;不断减轻家庭生育医疗负担:计划将胚胎冷冻和保存等费用纳入医保报销体系,助力更多家庭实现生育愿望;以更扎实的举措推进生育津贴“直达个人”模式推广,提升生育保障服务的便捷性和精准性。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十条措施》提出,合理规划布局保障助产服务供给,常住人口30万以上的县市区至少有2家、30万以下的县市区至少有1家公立医疗机构可以提供助产服务。开展生育友好医院建设,强化母婴安全机制和生育友好理念,提供以产妇为中心的人性化分娩服务,适当增加高品质产科床位设置,改善孕产妇产检和住院分娩体验。将椎管内麻醉纳入医保甲类诊疗项目(个人自付比例降至0%),努力实现“全天候”开展无痛分娩。

同时,生育支持体系一套“组合拳”,包括育儿补贴、教育、托育、婚恋等多个方面,需要长期综合施策。当前,生育支持体系正持续完善。

今年7月28日,全国性的重要民生政策——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2025年1月1日起,无论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方案明确,育儿补贴按年发放,中央财政按比例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予以补助,地方可根据财力适当提标,提标部分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自行承担。

其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提出,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对在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儿童,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财政部、教育部将统筹考虑学龄人口变化、财力状况等因素,研究适时完善免费学前教育政策。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姜全保分析,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也是我国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框架完善的一部分,减轻育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减轻教育成本,这对全社会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育儿友好型氛围起到重要作用。未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可能延伸到学前三年,再延伸到高中。这至少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实行。

姜全保说,鼓励生育需要综合施策。在经济支持之外,还有教育、托育、假期、医疗、居住等多个方面。

在当前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需要社会多方形成合力,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贺丹认为,用人单位履行社会责任,通过税收减免、社保补贴等政策,鼓励建设托育设施、落实育儿假制度,建立生育成本分担基金,将生育友好程度纳入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引导其积极参与生育支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